竹泉觅踪
竹泉村,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时是在N年前去往济南的高速路上。有水有竹的古老村落,该是怎样的一处佳境?于是上度娘看了别人发的贴子,该村位于山东省沂南县铜井镇,素有“竹泉美景胜江南,何必舍近去求远。只缘身处竹泉村,长住此境不羡仙”的佳句。自此后,脑子里刻下了"竹泉村”三个字,幻想着能某天去往这个村落,寻觅心中梦想的世外桃源。2017年11月23日上午,2016年日照市劳动模范和优秀一线职工疗休养第八批次五莲二团40余人,在五莲县总工会沙磊部长的带领下,走进了“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竹泉村,有幸是其中一员,圆了心中一直向往的梦。
虽是初冬,也是刚刚告别了小雪节气的一场寒流,但这初冬的寒冷并没有减低大家的游兴。刚一下车,跨过凤仪桥,大家便看到了东侧一池碧绿的清泉,上方悬一挂牌:竹泉村,欢迎您。望着清幽幽的一池碧水荡着圈圈涟漪,大家游兴陡增,纷纷摆出各种中意的姿势,在此拍照留念。
买好团票,走过监票口,跟随导游走过古牌坊,牌坊的横担上刻郑板桥所题“竹泉邨”三字,就正式进入竹泉村了。很快行至福寿广场。在竹泉村有句谚语:“五福图上走一走,最少活到九十九。”福寿广场中心的“五福”代表“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五个吉祥祝福,祝愿人们福寿安康,吉祥如意。广场东侧有个大戏台,在古代,逢年过节,这里的村民会在戏台上演戏酬谢神灵。此刻戏台上正有一位女歌手在唱着《沂蒙山》小调,随即跟着哼唱了起来,倍感亲切,伴着清脆悦耳的歌声,已走到广场正面的关帝庙,供有一帝(关帝)二神(文武财神)三仙(泰山老母、眼光奶奶、送子娘娘)。关帝庙前的一棵老柳树上红灯笼迎风招展,红色丝绦随风飘动,那随风飘荡的每条丝带上面都寄托了一份美好心愿,祈求风调雨顺,心想事成;祈望婚姻百年好合,子孙满堂等。这一树的美好,丰盈了心田,迷醉了双眼,待我回眸,团队已前行到别处。
独自继续前行,小巷纵横,溪水淙淙,绿竹挺立,石屋石墙掩映其间,仿若走进了江南秀丽小镇,原来我已行至秀水街。秀水街的路是用石块铺成,路中间是涓涓流淌的溪水,若是夏天,可以赤脚走在溪水中,边走边看,定会找回儿时与水嬉戏的快乐感觉。路两侧是人行道,路两边栽种了层层绿竹,农家小院掩映其间。沿小巷走进农家小院手工作坊,可以欣赏针线坊、编织坊主人的心灵手巧,有各式各样的竹编制品,五颜六色的女红作品,令人目不暇接,爱不释手。遇到喜爱的作品是可以买的,回家或自己珍藏或送给亲朋好友,都是不错的选择。沿路西行,一处农家用竹杆搭建的果蔬架吸引了我的视线,架的四角红色灯笼高挂,架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圆葫芦,一幅田园丰收景色。农家的路东侧一口老井吸引了游人,有的人驻足观看,有的人忍不住摇动辘轳手柄,清澈澈的水便装满了水桶。若是炎热的夏天,喝一口清泉将是怎样的解渴?亦或烧一壶清水,沏上一壶绿竹茶,又将是怎样的回味无穷?虽然我们来的不是最佳赏景时节,但这些美已足以令人心旷神怡。
走过作坊街,前行至磨盘路。小路用两行圆圆的磨盘铺路,路一侧是小溪流水缓缓流淌着,两侧是葱葱绿绿挺拔的翠竹,这不正是自己寻寻觅觅的竹林幽径吗?喜欢竹由来已久,所以给自己起的笔名是“静竹”,想不到这些喜暖的翠竹竟会在寒冷的北方扎根繁荣。喜欢竹,不仅喜欢你一年四季的青翠,是茂盛生命力的象征,更喜欢你的品格,默默无闻,与世无争,高风亮节,谦虚有骨气,更经得起雨雪风霜的考验。真想就这样静坐一隅,静静地欣赏你,聆听你,亦或吹一曲竹笛,把满腔的爱意诉说与你。边行边想中,就这样一眼就喜欢上了这里,来年的春天亦或夏天或雪后的冬天,我真想再来这里,小住三五天,过几天慢节奏的日子,来体验一把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春天,看绿竹吐新芽,看竹笋破土而出,赏一季花开灿烂;夏天,看翠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的茂盛,赏夏荷亭亭玉立纤尘不染,聆听泉水缓缓流淌的从容与淡定。夜晚,赏明月穿竹而行,弄影高窗里,风来笑有声,雨过净如洗的清幽。亦或坐在竹旁的木凳上,倾听当地老乡讲讲这里风花雪月的故事;冬天,赏绿叶青青,瑞雪压竹竹不弯,枝条楚楚耐严霜的高风亮节,赏小鸟林间飞鸣寻食的自在从容。清早,静悟竹影摇曳,隔墙聆听清泉。朋友,那时那刻你又在哪里?而我就在这里,在竹泉村等你。
沿着磨盘路前行,在它的前方有一小亭,名为七贤亭。亭前,绿竹丛中的一片空地上,塑有竹林七贤的雕像,他们或站或卧或抚琴高歌或高谈玄理或举觞酣饮。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正始年间(240-250)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节,清静无为,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主要以阮籍、嵇康的作品为代表。他们常于竹林聚守,或研诗或会酒或弹曲赋情,他们都有着竹子一样的筋骨和竹心一样的性情。
告别七贤,前方豁然开朗,已走到了宸翰亭景区。亭内有巨石屹立,上书“竹泉”二字,是乾隆皇帝的墨宝。据说乾隆皇帝十六年南巡,驻足临沂,微服竹泉村,见竹林、泉水、民居自然和谐,山岭逶迤连绵,紫气萦绕,乾隆既喜又惊,于泉边巨石挥毫题书“竹泉”二字,又吟黄山谷孟东野(孟郊)诗句“花竹有和气,风泉无俗情”,自此始,泉与村皆易名“竹泉”,竹泉村由此而得名。宸翰亭前方有一方形的水池,分成三跌流水,名为“三生缘”,寓意为三生有缘。“三生缘”下首是圆型池塘“生命源”,取自水是生命之源之意。喷水十二生肖围圆池而立,是依据圆明园“大水法”十二生肖形象仿制。十二生肖长期浸染泉水中,许是沾了灵气,当地有句谚语说:“摸摸属相头,凡事不用愁”。在此与五六个同伴相逢,大家互相拍照留念,有说有笑,结伴前行。
走过条条竹径小巷,看过一家家小院的幽静清雅,穿过诸葛亮弓驽射击场,又翻过一道岭,我们来到了龙山路丽水街。这里是民俗餐饮区,茂密的竹林旁边,一家家各具特色的农家宴,随时恭候着食客的到来。可能是旅游淡季的缘故,我们来到这里时很清静,主人们都显得很悠闲。跟随一位客栈老板参观了余乐堂客栈,该家一楼是餐饮区,二楼是客房,站立在二楼远观,楼前一池碧水,成群结队的红鲤追逐嬉戏,映红了水面,甚是壮观。在竹林的环抱下,西面是逍遥酒吧,对面是商业铺子,各色当地小吃摆摊于前。由于时间紧张,不敢停留,却为下次来度假先探好了住宿位置。
继续前行,当地特色小吃吸引了大家的视线,纷纷驻足观赏。有纯手工制作的各色米酒、黑糖、鲜花饼、竹茶等,各具特色。犹喜欢米酒飘香的氛围,它总让我忆起勤劳善良的母亲。母亲在世时,最擅长酿制米酒。每到春节前,母亲都会制作一缸糯米酒,过年回家时,一家人在炉火的旁边,围桌而坐,喝上一杯酸甜香醇的米酒,暖暖幸福的感觉慢慢流淌全身,驱走了冬季的寒凉。而今又是冬季,却再也品不到母亲亲手酿制的米酒了,那份浓浓的思念迷蒙了双眼。等到再来时,定会从从容容地坐在这里,要上几个小菜,来上一罐米酒,一杯祭天,一杯祭地,一杯祭母亲,遥寄女儿心中的深深思念,唯愿在天堂的母亲一切安好。
有的伙伴买了喜爱的小吃后,我们又逛了动物展区和凤岭水世界娱乐区,由于已近约定集合时间,随匆匆忙忙向集合地点走去。大家一起走在逍遥桥上,晃晃悠悠的感觉令人浑身轻松,烦恼琐事皆飞向九霄云外。
与大家集合合照后,向着所住宾馆返回。只叹时间太匆匆,走马观花地在竹泉村浏览了一小部分。但竹泉村的原始生态,石板路、石墙茅屋、悠悠翠竹、清幽幽的泉水、纯手工作坊、纯手工制作的特色小吃等,都在诠释了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体现了当地人的朴素、自然、真淳。正如“竹泉坊”坊联所写:“梦里说梦,笔端几度桃源梦;天内寻天,泉上一壶竹洞天。”桃花源就在这里,这里就是福地洞天。真是不虚此行呀,心中描绘的世外桃源竟真的存在,秀美竹泉,醉在竹泉。
待我重游日,再将你细细观赏,慢慢品味。竹泉,我和你有个约会,不见不散。(林西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