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2-9-26 08:15:53

【写作课--907】什么是风格?怎么识别和处理风格

来源 211写作课堂

 风格

一、理论知识

(一)什么是艺术风格

先来仔细吟诵、品味两首着名的唐诗。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清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两首诗,在思想情感方面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两位作者都有很强的生命意识,对时间的流逝极为敏感;时间无限而生命有限,时光在匆匆流逝,然而人生之路却困顿艰窘,豪情难抒,壮志难酬,因而内心郁结,借诗抒发出无限感慨。两位作者的情感都有相当的深度和力度,所以艺术表现上也有相同点,即都不绘景状物,也不拐弯抹角,而是直坦胸怀,直抒郁闷,如开闸泄洪,一任情感奔涌而出,浩浩荡荡,淋漓酣畅。但,尽管如此,仔细品味起来,两诗给人的艺术感觉(审美效果)还是不一样的。陈诗深沉悠远,慷慨悲凉;李诗飘逸潇洒,豪迈奔放。读者对诗的感觉来源于作品本身,即来源于作品的总的艺术特色、艺术风貌。——文学作品通过内容与形式所呈现出来的这种总的艺术特色、艺术风貌,文学理论中有专用术语概括,这就是: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具有独特的艺术创造能力和在创作上臻于成熟的一种标志;对于一部作品来说,是区别于其他作品的鲜明印记,是作品中所有艺术因素、艺术特点的融汇和集中。前面我们已经分别讲过了文学作品艺术元素的方方面面,所有这些元素与作品的艺术风格都有联系,但又不同于艺术风格本身。它们是构成风格的一种元素,是风格的一种外在表现,而艺术风格则弥散、浸透于以上诸种艺术因素、艺术成分的有机综合之中并通过它们表现出来。风格之于作品,犹如一个人的风度,它是一个人的气质、经历、思想、感情、文化修养等内在精神因素的综合表现,它体现于主体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之中。一个人可以模仿另一个人的服饰、动作等,却不能模仿出他的风度,因为风度是内在的、整体性的东西。

(二)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的

它的形成直接决定于作家的创作个性。作家的创作个性是指作家全部精神因素的总和,因此创作个性又可以说是作家的精神个性,包括独特的个性气质、生活经历、文化修养、人格精神、艺术追求、审美情趣和艺术才能等。所有这些相互渗透,熔铸成作家独特的心理结构,形成独特的创作个性。独特的创作个性贯注于整个创作过程中,体现于具体的艺术处理、艺术运作方式上,就产生了千类万殊的艺术风格。

(三)从哪些方面辨识和把握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是作品文本所独具的一种风采,作品通过它证明自身的价值,作家通过它证明自身的存在,读者通过它理解和把握作品并从而认识作家。因此,风格是读者在欣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充分领略的东西。那么,从哪些方面来辨识作品的艺术风格呢?

撮其要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题材的选择与处理;其二,意象、意境的组合与营构;其三,体裁的驾驭;其四,艺术手法的运用;其五,语言的特色。

二、欣赏示例

(一)从题材的选择与处理识别风格

题材,是作家的写作材料,是作品的表现对象,是作品构成中客观方面的因素。客观事物本身是有特定的“风格”色彩的。如自然界中的长江黄河、崇山峻岭、万里长城、浩瀚沙漠、怒吼的狂飙、呼啸的海洋、喷发的火山、倾泻的瀑布等,本身带有崇高、雄浑、壮阔的美学“风格”;而小河流水、清风明月、湖边垂柳、江南桃花、毛毛细雨、莺歌燕舞等,本身带有优雅、秀丽、妩媚的美学“风格”。这些带有“风格”色彩的客观事物,与作家不同的精神个性、审美情趣相适应,召唤着不同作家对它们的选择。例如,喜欢阳刚之美的艺术家,可能会选择“长江黄河”之类作题材。我们从作家笔下的题材中,就可以大致领略到作品的某种风格。

如唐代“边塞诗派”诗人高适和岑参,主要以戎马风尘的边关战斗生活为题材。在他们笔下经常出现的是苍茫辽阔的原野,一望无际的黄沙,剽悍凶猛的匈奴,咆哮奔腾的烈马,粗犷悲凉的胡笳,彻骨钻心的严寒,威武雄壮的出征,大起大落的胜负,激烈残酷的厮杀,白骨累累的战场,突兀荒瘠的高山……这些题材,无不带有雄壮、雄奇、雄伟的壮美气象,因此,从这些题材的选择和表现上很容易看出高适和岑参雄浑恢宏、大气磅礴的艺术风格。

当然,相同的题材只是为作家创作风格相近的作品提供了客观基础,由于作家创作个性的差异,所以对于相同的题材会进行不尽相同的艺术处理,因而就会显出同中有异的艺术风格。仍以高适和岑参为例。两人同写“边塞”,因为主观条件有所不同,所以诗风也不尽相同。高适年少落魄,家境贫寒,四处漂泊,落拓不羁;中年以后得到重用,好气任侠,即使在皇帝面前也“负气敢言”。这种性格特点为他的诗增添了胆识、力量、气魄,使他的诗风格雄浑中带有粗犷。岑参出身世宦之家,书香门第,早年习诗,诗风迥拔孤秀;出塞后诗风臻于雄浑,但仍带有早年的特色,因而他的诗雄浑中带有奇丽、峭拔的风味。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开头和结尾:“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诗中再现了边塞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笔力矫健,状物充满奇思妙想,抒情真挚动人且含蓄深沉。从风格上看,雄浑豪迈中不乏温婉新奇。

(二)从意象、意境的组合与营构中识别风格

意象、意境是作家情思意念的客观对应物,透过意象、意境的组合与营构,很容易看出作家的创作个性,看出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如高适笔下经常出现的意象是胡天、远天、万木、草原、冰雪、青云、北溟、大城、荒城、云屯、三边、蓟门、戍楼、异域、空塞、风尘、肥马、骐骥、鸿鹤、黄鹄、白鸥、苍鹰、长山、铁岭、天路、千岩、千旗、氛氲、大旆、大刀、浩歌、雷霆、大浪、沧波等;岑参笔下常见的意象是赤焰、虏云、炎氛、千仞、万蹄、大荒、胡沙、天涯、边烽、胡烟、昆仑、天山、葱山、万岭、战场、出征、六翮、苍穹、飞鸿、边空、浮图、铁衣、角弓、飞雪、金甲、烟尘等。这些意象无不具有雄浑劲健、气势浩瀚的情感色调;由这些意象进而组成的意境当然也就雄浑阔大、壮美有力。

再如李白笔下的意象常常是巨大的、有力的,如巍峨的泰山、峭拔的峨嵋、奔腾的江河、漭荡的海湖、滚滚的惊雷、光耀的闪电、苍茫的云海、浩瀚的星空、飞泻的瀑布、呼啸的长风、咆哮的猛虎、怒吼的豺狼、沙场的拼搏、烈马的嘶鸣、侠客的纵歌、豪士的狂饮等,这些意象无不表现了李白豪放的风格和磅礴气势。

相反,如果作品中出现的是其他色调的意象,那么,作品就可能呈现为另外一种风格。例如和高适同时代的王维,其作品风格与高适迥异其趣。且看他的几首诗: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荑坞》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

这里的意象是闲人、落花、静夜、空山、夜月、山鸟、春涧、芙蓉花、山中、空山、深林、青苔等,由这些意象组合构成的意境多呈现为闲逸、幽静、淡泊、深远的特点,于是王维的这些作品就表现为冲淡、平和、闲静的风格。

(三)从体裁的驾驭识别风格

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如小说、诗歌、散文等。体裁是千百年来作家们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确定的,每种体裁都有相对确定的审美规范,都有特定的艺术特性。如悲剧宜于表现崇高悲壮的风格,喜剧长于表现幽默滑稽的风格,正剧适于表现严肃庄重的风格。诗歌长于抒情,小说长于叙事,散文长于说理。就诗歌而言,有格律诗和自由诗——格律诗格律谨严,每首诗不但有特殊规定的字数、行数,而且每行又有特殊规定的声调和韵脚。从形式上看,律诗自有谨严规范的美,但过于严格的诸多规定也容易束缚思想感情的表达,一般说来,难以与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的表达相适应,因而也就往往为个性自由活泼的诗人所不取。

例如律诗定型于唐代,然而李白却极少采用这种形式,因为他天性活泼,才高气逸,感情奔放,想象奇特,诗情勃发时灵感如狂飙掣电,纵横驰骋,神出鬼没,表现在结构上则大开大合,大起大落,变化无穷,真正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所以李白的诗完全是天才的抒发、自由的创造,因而很难用律诗的形式去框定。但是,性格方正严肃的杜甫却喜欢采用律诗,是唐代律诗写得又多又好的一个。他能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聚在一定形式、规格、律令中。这里从体裁的驾驭上,我们既窥见了诗人的个性,也把握了作品的风格。

(四)从艺术手法的使用识别风格

艺术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也有紧密的联系。让我们再以李白和杜甫作对比:李白的诗富于奇特的想象(如“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超常的夸张(如“燕山雪花大如席”,“一风三日吹倒山”),高度的虚拟(如“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在语言节奏旋律上则奔泻急速、迸发突进(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从以上手法的运用上可以见出李白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杜甫的诗长于精细写实(如“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鲜明的对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紧密的结构(如“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语言节奏旋律上则回旋舒缓、跌宕顿挫、凝重深沉(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从以上诸方面可以看出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五)从语言的特色识别风格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作家表达思想感情的基本材料和媒介,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在语言里,蕴藏着艺术的一切奥秘。因此从语言的使用上可以看出作家的创作个性,看出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

通过语言看风格,大略说有两方面。一是看使用了哪些语言(字、词),二是看这些语言是如何组织、如何使用的(即文体)。

先说第一方面。每个作家出于自己的精神个性,都有自己最喜欢使用、最能传达自己精神世界的字或词,因而从这些字、词的频繁使用上,大致就能见出其风格特点。

如,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和诗人,胸襟雄放阔大,他最喜欢用因而也用得最多的一个字是“万”字。冰心老人对此作过专门的研究。她说,“万”字是一个最有力量的汉字,这个字表达了浩大的气势和雄伟的气魄。“万”字在毛泽东诗词中频频出现。如:《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粪土当年万户侯”;《西江月·井岗山》:“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采桑子·重阳》:“寥廓江天万里霜”;《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唤起工农千百万”;《十六字令三首》:“奔腾急,万马战犹酣”;《七律·长征》:“万水千山只等闲”;《念奴娇·昆仑》:“飞起玉龙三百万”;《清平乐·六盘山》:“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百万雄师过大江”;《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万方乐奏有于阗”;《水调歌头·游泳》:“万里长江横渡”;《蝶恋花·答李淑一》:“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七律二首·送瘟神》:“万户萧疏鬼唱歌”;《七律·和郭沫若同志》:“玉宇澄清万里埃”;《七律·答友人》:“红霞万朵百重衣”;《七律·冬云》:“万花纷谢一时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从这些“万”字的运用上,可以约略窥得毛泽东诗词艺术风格之一斑。(臧克家,1991)293-298再如上引王维的几首诗,包含了王维常喜欢用的一些字,如,闲、静、寂、无、空等,从中也可以领会王维冲淡的诗风。

再说第二方面。作家、作品的风格还鲜明而直接地体现在语言的有机组合——文体——上。同样的语言,运用不同的方式组合产生不同的文体,体现出不同的韵味。成熟的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体,语言运用自有独特的风格,以至于敏感的读者只要读上一段文字,立刻就能从文体上直觉地判断出是某一作家的作品。

关于文体的辨识和把握,我们已经在前面专题讨论过,此处不再赘述。

总之,风格在作品中的表现,既是多方面的又是综合的,所以读者要把握具体作品的风格,既要善于从多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又要善于凭直觉全面整体地体验和领悟。

dongzi 发表于 2022-9-26 08:16:30

从题材的选择与处理识别风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作课--907】什么是风格?怎么识别和处理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