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课--920】6件消息一等奖好在哪?中国新闻奖评委写了推荐语
来源老记说事根据正在公示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评选结果,评委会评委为一等奖作品写了推荐语,此举与评委实名打分制相互结合,也彰显了中国新闻奖评选改革的良好用意,有助于新闻工作者认识获奖作品到底好在哪里。
6件消息一等奖原文及评委会评委推荐语
01 大庆发现超大陆相页岩油田(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导语】今天,大庆油田宣布:古龙页岩油勘探获得重大战略突破,发现了预测地质储量超过10亿吨的超大陆相页岩油田。
【正文】【现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大庆油田党委书记、执行董事 朱国文:古龙页岩油12.68亿吨的预测储量通过了中石油集团的审查。古龙页岩油的发现,实现了几代大庆人“大庆底下找大庆”的梦想。
【航拍+现场声3秒】
【画外】在大庆古龙,2019年4月16日开钻的古页油平1井已经见油自喷超过550天,累计生产原油6200多吨,区域内共有48口井出油。
【同期】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邹才能:这次公布的规模,在这种典型的陆相页岩油里面还是首次,对我们国家能源,特别是陆相页岩油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大意义。
【同期】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地质师 何文渊:确实是走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把一些认为不可能产油的地方,实现了工业性的产能,这在世界石油工业史上,都是从0到1的伟大跨越。
【画外】我国陆相页岩油按照储集特征分为夹层型、混积型和页岩型,古龙页岩油是第三类,勘探开发难度最大。过去的理论认知是,这种页岩只能生成石油,不能直接产油。大庆油田颠覆传统找油理论,创新形成了原位成藏理论,实现了从“陆相页岩生油”到“陆相页岩产油”的理论突破。
【同期】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邹才能:从陆相生油到陆相产油,看似很简单的过程,它是一个理论的突破、技术的突破、管理的突破,所以它叫一场革命。
【画外】大庆古龙页岩看上去就像书籍,页状层理特别多,一米厚度的页岩,层理就达2000多层。其中,藏有页岩油的孔隙小到了纳米级,开采难度极大,只有通过大规模体积压裂,才能实现有效开发。
【同期】大庆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企业技术专家 唐鹏飞:压裂的作用就相当于在地层中造出一条高速公路,使油和气能够流到高速公路,进而流到井筒里,然后采出地层。
【画外】对这种陆相页岩油进行勘探开发,国内外没有成功的先例。面对未知领域,大庆油田人大胆闯、大胆试,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打破了技术瓶颈,创新形成了优快钻井、复合压裂两项核心技术体系。
【同期】大庆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二级工程师 侯宝怀:在我们大庆油田人心里面,我们面前是没有困难的。
【同期】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助理、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勘探开发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将来我们一定要作为一种老油田的接替,是我们建设百年油田有接替的重要资源。
【画外】大庆古龙页岩油外观草绿色,具有油质轻、密度低等优点。其中,经济价值最高的轻烃占比高达27%,对石化产业意义重大。
【同期】东北石油大学非常规油气研究院副教授 魏建光:比方说加工60万吨的乙烯,需要常规原油是250万吨,如果用古龙页岩油,大概80万吨就可以了。同时可以更新现有的炼化的设备,会带来一系列的产业的推动。
【画外】我国是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能源安全形势严峻。我国陆相页岩油分布广泛,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今年6月,国家能源局批准设立“大庆古龙陆相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大庆技术已经走出去,在四川盆地测试获得了页岩油高产油气流。
【同期】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地质师 何文渊:我们拉开序幕,打出一片天地,然后引领整个陆相页岩油革命。
评委会评委推荐语:大庆古龙页岩油勘探开发获得重大战略突破。记者从新闻发布会扩展出去,多方采访,全方位、深层次报道这一重大事件。该消息主题重大,新闻性强,挖掘深刻。作者跳出新闻事件本身,不但有力回答了近年来出现的“大庆还有油吗”的疑问,而且站在全国和全球的视角抽丝剥茧、层层递进,从理论突破、技术引领等角度深刻揭示了在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下,大庆发现超大页岩油田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该报道通过生动比喻、模拟动画等形式,将页岩油勘探开发中晦涩难懂的专业性内容变得通俗易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报道的亲和力,增强了传播效果。
02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人民日报)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6月17日15时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按程序完成各项准备后,先后开启节点舱舱门、核心舱舱门,北京时间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等工作,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评委会评委推荐语: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是中国航天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具有重大的新闻价值。《人民日报》对这一事件的报道无论是采写还是编辑都体现出精湛的新闻业务能力可以概括为“短、实、精、重”。“短”,相比当天其他媒体的同类事件报道,该则报道仅459字,但片言居要,字字含金,尤其是标题突出强调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聚焦新闻点,比较醒目,不仅将新闻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也突出了该条新闻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彰显了新闻报道书写时代、记录历史的功能。“实”,字数不长,但信息量大,专业性强,表述准确,新闻要素齐全。从神十二发射,到顺利入轨,再到成功对接,航天员乘组进入轨道舱,包括后续工作,全部涵盖,体现了记者长期的专业积累和深厚的文字功底。“精”,记者精心采访、精细写作,不断增强“四力”的充分体现。“重”,刊发在头版头条,彰显其重要性。
03 美不行待客之道,中方严正回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央视频客户端“玉渊谭天”)
【同期】杨洁篪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我们认为你们会遵守基本的外交礼节。
【交传】
Well, I think we thought too well of the United States. We thought that the US side will follow the necessary diplomatic protocols.
【同期】杨洁篪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所以我们刚才必须阐明我们的立场。
【交传】
So, for China, it was necessary that we make our position clear.
【同期】杨洁篪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我现在讲一句,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评委会评委推荐语:这是一则影响较大的短视频消息。记者敏锐捕捉了中美会晤中美方开场发言超时并干涉中国内政,增加一轮单方面讲话后随即又驱赶记者的交锋瞬间,后期制作时有意保留现场英文交传声音,视频截取中方一锤定音的片段,以小见大,晃动的镜头语言还原了会晤现场的紧张情境,呈现了人物、事件等最核心新闻要素。35秒独家画面和珍贵同期声,一气呵成,现场感强,既充分还原了中美会晤现场矛盾的集结点,又突出放大了核心新闻要素,采编精巧具有思想性。作品在央视频首 发后迅速在全网“刷屏”,发布一个小时单平台播放量达到4000万,全网总播放量超23亿次。在国外,该视频消息作为全球唯一信源,消息画面被路透社、BBC等全球主要媒体采用,57个国家和地区的241个电视台累计播出视频1777次,G20国家电视台数量占比达63%,在国际舆论场产生影响。
04六盘山与秦岭之间形成动物迁徙通道 秦岭53种珍 稀野生动物来六盘山安家落户(宁夏广播电视台)
【导语】六盘山地区森林面积的大幅度增长,使其与陇山和秦岭之间形成了一条长达300公里的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目前已有马鹿、鬣羚、豪猪等53种珍 稀野生动物从秦岭迁徙到六盘山安家。
【正文】这组数据来自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与宁夏林业调查规划院历时5年之久,开展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正文】六盘山地处宁夏南部,与陇山和秦岭余脉相连。华北豹在六盘山保护区非常罕见,但这两年种群数量突然增加到了30多只。据监测,出没在秦岭的华北豹迁徙到了这里,与六盘山一带的华北豹喜结良缘,在改变当地华北豹子近亲繁衍的同时,也实现了物种的进化。镜头里这只豹子妈妈带着两只胖乎乎的小豹子,让人感到华北豹家族的人丁兴旺。
【正文】这只体型比豹子小、比猫大、前额长着一簇浓密毛发的小动物叫豹猫,它是控制森林鼠害的高手。
【正文】这只在雪地里跳跃前行的动物叫黄喉貂,它还是第一次在这里被红外相机捕捉到。这是赤狐,看上去它似乎很讲究形象设计,专门找了一块雪地做背景,给我们带来了惊喜。红腹锦鸡则光彩照人,这身华丽的装扮使它在飞禽中被人们当做凤凰的原型。
【正文】鬣羚因长相奇特在民间有四不像的诨名,它长着鹿角、牛蹄、羊头、驴尾巴。有了这幅奇特的长相,鬣羚一露面就十分抢镜。
【正文】毛冠鹿额头上有一圈刘海一样的毛发,看起来憨态玲珑,它在六盘山保护区最近两年才出现。
【同期声】课题组专家 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张显理(通过秦岭、陇山的迁徙通道过来的,从动物迁徙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是一个非常有利的通道,因此说它是个动物迁徙的通道,确定无疑的)
【正文】六盘山的森林覆盖率如今已达64.5%。现在仍以每年两万亩的速度递增,从而与陇山、秦岭构成了共同的生态圈,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的延伸,将推动六盘山地区生物多样性格局的形成。
评委会评委推荐语:近年,六盘山不断出现野生动物,这些野生动物从何而来引发了记者的关注和思考。该消息以六盘山自然科考成果发布为引子,通过对课题组专家的采访,运用影像生动展示了六盘山与秦岭之间形成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结论的科学性、权威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遏止和扭转地球生物多样性衰减趋势,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所作出的努力。该消息首次展示了红外相机拍摄的六盘山珍 稀野生动物的视频画面,语言生动流畅、诙谐有趣,和野生动物的表情动作完美契合,具有较强的可视性。
05 “我长大后也要当一名英雄”(新疆广播电视台)
请听录音报道:“我长大后也要当一名英雄”,由新疆台记者李维、通讯员马宁采制。
【出现场】“陈晓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一家人,培养了这么优秀的人……谢谢你们,我们以后就是一家人……(抽泣)”【渐隐】
昨天晚上(1.6)7点,经过六个多小时车程,喀什市市民陈晓琴赶到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探望为挽救自己儿子的生命不幸牺牲的全国劳动模范、塔吉克族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人。
1月4号中午1点56分许,正在喀什大学参加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和一同进修的木沙江·努尔墩、麦麦提·居马正准备去餐厅吃饭,途中突然听到呼救声,三人循声赶去,发现一名儿童掉入了学校人工湖断裂的冰窟里,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情况危急,拉齐尼·巴依卡来不及细想,立刻踏上冰面,奔向孩子落水处,就在他伸手拉人的时候,冰面突然再次塌陷,拉齐尼·巴依卡也跌入水中。木沙江·努尔墩:(出录音)“他水里面孩子抓上以后(推着)孩子后面往前,到我跟前推,往上托着。他托着喊着‘孩子、孩子’。”(录音止)
寒冬时节,喀什的气温在零下八、九度,湖水冰冷刺骨。拉齐尼·巴依卡拼尽全力用双手托举着孩子。十多分钟过去了,闻讯赶来营救的人越来越多,孩子成功获救,但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能上来,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出录音)“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有义务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维护祖国统一。我一定要把我们祖国的边境线保护好,只要我的身体健康,我会一直做护边员,守好我们的祖国。”(录音止)这是2020年11月24号拉齐尼·巴依卡当选全国劳动模范时接受记者采访的录音。拉齐尼·巴依卡三代守边的动人故事在帕米尔高原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作为第三代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2004年接过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手中的“接力棒”,在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里留下了他的足迹,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赞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这两天,年近七旬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每天都要去陈列着一家三代巡边照片、荣誉证书的展览馆,在馆里一待就是两三个小时,一遍遍看着拉齐尼·巴依卡的巡边照片,他说:(塔吉克语压混)“我的儿子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为他骄傲。我们会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录音止)
拉齐尼·巴依卡的儿子、12岁的拉迪尔·拉齐尼一直陪伴在爷爷的身旁,他仿佛在一夜之间长大了。拉迪尔·拉齐尼:(出录音)“我爸爸是一名英雄,他是我们的榜样,我长大后也要当一名英雄,像他一样。”(录音止)
评委会评委推荐语:这篇消息通过讲述塔吉克族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勇救汉族落水儿童的事迹,追寻一家三代爱国守边的感人故事,折射出帕米尔高原戍边人“做人民的忠诚卫士,守卫好祖国边疆”的美好情操,以小切口反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宏大主题。消息新闻性强,尤其是对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当选全国劳动模范时接受采访的珍贵录音使用恰到好处、拨动听众心弦,体现了鲜明的广播特色。消息构思精巧,以被救汉族儿童母亲看望拉齐尼•巴依卡父母为切入点,以拉齐尼•巴依卡的儿子在家庭荣誉陈列馆缅怀爸爸时的口述“我长大后也要当一名英雄,像他一样”来结尾,令人震撼。消息虽只有3分钟,但通过丰富的音响、细节的挖掘,让这篇消息有血有肉,充满真挚情感,引发听众和网友共鸣。
06 舍弃八亿收入,换来鸥翔水美(大众日报)
“‘禁砂’三年,水质明显好了,再现鸥翔水美。”今天一早,陈飞带着施工人员来到东平湖西检查集水井。他们参与承建的7公里环湖路,每隔200米修建了一眼集水井,对污水集中处理。
以前采砂,现在护湖,三年间陈飞的身份来了个180度大转弯。2018年春,他有四艘大型采砂船,每天采砂超万吨。他介绍,东平全县最多时有2000多艘采砂船,5万余人从事采砂工作。入夜,站在湖南边的高处北望,俨然一座采砂“不夜城”。现在的他,已经“洗脚上岸”,吃起了“生态饭”。
东平湖既是黄河下游最大的湖泊,也是黄河流域重要蓄滞洪区和南水北调东线重要调蓄枢纽,生态价值巨大。但因为储砂量大,加上建筑用砂价格直线上涨,这里挖砂采砂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曾经十分突出。早在十多年前,东平县就开始探索规范有序采砂的路子,先后成立了河道管理局、砂资源综合整治指挥部等,但因利益主体多、矛盾错综复杂,多轮整治收效不大。
2018年3月,东平县对砂资源进行扎口管理,取得一定成效,也带来可观的财政税收收入——不过3个半月就收入2.3亿元!据此估算,一年可增加收入约8亿元!
然而,这种管理方式仍然跟不上日益提高的环保标准和要求。东平湖综合治理路子怎么走?县里面临重要抉择。经过多次调研、探讨,当地最终达成共识:保护生态、绿色发展才有未来,从2018年6月底起,停止一切采砂行为!
当年底,当地还主动还湖300万吨砂料。“这在当时价值3亿多元,不光采砂户不情愿,政府也很疼惜。短期看利益受损了,但长远看是为子孙后代造福。”东平县河道管理保护中心主任刘振鲁说。
包括砂场治理在内,东平县近年来开展了铁腕整治东平湖生态环境九大行动。经过综合整治,如今生态效应显现:湖水常年保持Ⅲ类水质标准,芦苇荡成了鸟儿的天堂,栖息着上百种水鸟;曾经的储砂沙园,变身设计年通航能力255万吨的港口作业区,发展起现代物流业……
“以前,全是采砂和养鱼的,家门口向南一眼看不到湖面。现在,晚饭后路上全是休闲散步的,咱的房子也成了湖景房。”银山镇卧牛山村村民王梁说道。
“东平湖不仅是东平县的东平湖,更是全省的、全国的东平湖。我们将锚定‘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这一目标,举全县之力打造东平湖区域生态高地。”泰安市委副书记、东平县委书记曲锋表示。
评委会评委推荐语:这篇消息以黄河下游最大湖泊东平湖三年禁砂为切口,紧扣山东深入贯彻习 近 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践行黄河国家战略这一重大主题,文约意远,事理相融,是一条具有“标本”意义的好新闻。记者长期跟踪关注、蹲点调研东平湖的退砂还湖,积累了许多素材,这篇977字的稿件是记者“走基层、强四力”抓到的“活鱼”。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文章能直面问题、聚焦难点,东平是昔日的贫困县,河砂资源曾是当地巨大收入来源,挖砂采砂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文章虽然简短,但能紧紧围绕这其中的利益冲突,写抉择、话曲折、观变化,细腻地反映了当地村民“洗脚上岸,吃起‘生态饭’”的过程,是一篇见人见事见思想的报道。 学习 获奖作品,学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