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水上国 门的抗疫卫士 上海港引航站引航科引航三班荣获2022年上海市工人先锋号
船舶引航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亦是港口航运链上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上海港引航站是上海港专职的引航机构,代表国家行使引航主权,对进出上海港的外籍船舶实施强制引航,是一座城市重要的对外窗口。引航工作“点多面广、流动分散”,引航员往往是“单兵作战、不易集中”,他们披星戴月,24小时待命,跟着潮水转,可谓“月亮走我也走”, 被誉为“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上海港引航站引航科引航三班现有成员36人,全部是一线引航员。其中,中共党员15人,高级引航员12名。班组立足服务全面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世界一流航运枢纽建设,成立至今始终保持客户满意率及引航安全率“两个百分百”,为扎紧港口闭环、守护水上国门、服务和保障上海港主业生产及世界一流航运枢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曾获得“上港集团先进标兵集体”等荣誉称号。
严守国门
抗疫保畅尽显担当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班组成员肩负为国引航的神圣使命,主动提升站位、统一思想,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常态化防疫要求,全体成员坚持“全副武装”,日夜奋战在港口“外防输入”最前沿,坚守水上国门、保障港口通畅,做到“工作零失误、人员零感染”,有力确保疫情防控和主业生产“双胜利”,助力上海港连续十二年保持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
自2021年8月该站落实上级防疫要求,实行集中封闭管理—引航专班以来,班组成员克服“3+26+7+7”作业新模式(3天提前进班隔离、26天专班工作、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带来的困难和挑战,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在港口抗疫第一线,班组多位成员还主动请缨,要求“早进班、晚出班”驰援一线。在国庆、春节等重大节假日,他们选择以“专班”中与家人的线上团圆,换来港口防疫安全和生产服务链的平稳运行。
技术创新
团队攻坚提升效率
针对上海港水深条件受限、气候条件变化无常、航道密度大、码头周边各式作业船多等实际情况,班组成员集思广益、团队攻坚,坚持以技术创新提升效率、以精湛技艺服务港航。借助“周弘文引航创新工作室”等载体,班组骨干发挥自身业务特长和技能优势,积极参与超大型集装箱船舶顺流离泊作业、邮轮倒航作业等重点课题攻关,并投入常态化实践运用,有效缩短船舶候泊时间,提升码头运营效率,每年为船公司和码头节省成本近亿元。此外,班组成员还积极参与《上海港引航操纵汇编》的编撰工作,该本汇编已成为全国引航员培训的指导性教材。
传帮带教
引航文化薪火相传
班组接续传承引航特有的“传帮带教”光荣传统,依托“百师百徒”等平台载体,以集中培训、实船带教等形式,强化青年引航员的培训教育,为引航高质量持续发展不断输送优秀人才。
近年来,班组共有近10名青年引航员获得升档晋级、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根据引航工作特点,结合常态化防疫要求,班组利用班组学习会、“先锋一小时”、视频会议等线上线下平台,定期开展班组例会和引航业务技术交流会,邀请资深引航员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将“小窍门、大道理”整理出来传授给青年,并相互讨论、总结,从而提升整个班组引航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技术水平。班组建立微信群、开通新浪微博,关注行业动态、引航生产,关心成员的个人冷暖,传递好声音、弘扬正能量,不断增强班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外,班组还积极开展“双学”活动,即个人学全国劳模周弘文、上海市劳模陈俊,集体学洋山分站,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