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2-10-8 09:19:14

【写作课--923】这3件中国新闻奖评论一等奖好在哪?附原文+评委推荐语

来源:老记说事

根据公示信息,评出6件评论一等奖,选择其中3篇供学习。

1.决不允许“鸡脚杆子上刮油”(湖北日报)

1月29日,省委主要领导在省纪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指出,基层“微腐败”问题不容小视,并痛斥某些人还在“鸡脚杆子上刮油”。

当前,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还层出不穷,涉及到村(社区)的案件举报仍有增无减。有的群腐群“蛀”,有的“官”小“胃口”大,甚至对扶贫资金、拆迁补偿款、老龄津贴等下黑手。一些人“鸡脚杆子上刮油”“鹭鸶腿上劈精肉”,贪婪至极,可恶至极,影响很坏。

我们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打虎”,也要“拍蝇”,决不允许“鸡脚杆子上刮油”,啃食基层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获得感。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事关国家政治安全、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兴衰成败,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如果任由一些“苍蝇”乱飞,群众就会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效果产生质疑,长此以往就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防止“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必须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

要加强落实各项富民惠民政策的跟踪监督;深入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重点纠治农村“三资”管理、教育医疗、就业创业、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司法等领域以及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严肃查处贪污侵占、吃拿卡要等违纪违法行为;保持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的高压态势,决不能让黑恶势力和腐败分子沆瀣一气、祸害百姓。

总之,要斩断伸向群众“奶酪”的各种黑手,让人民群众从正风肃纪反腐中得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评委会评委推荐语:这篇评论以小切口、微视角破题立论,独具一格,别开生面,体现出“短、实、新、深、活”的特点。评论以群众身边的腐败现象、特别是伸向民生领域、弱势群体的“黑手”为靶子,犀利发声,引发广大读者强烈共情。评论引用“鸡脚杆子上刮油”“鹭鸶腿上劈精肉”等俚语,“官小胃口大”“任由一些‘苍蝇’乱飞”等大白话,话语鲜明,生动形象,沾泥土、接地气、冒热气,增强了文章感染力、说服力。以短短600余字陈现象、挖根源、指危害、道措施,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最终落脚于让人民群众从正风肃纪反腐中得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做到了“言简理尽”。

02 三观岂能跟着五官走(光明日报)

在娱乐产业化的时代,偶像诞生就像是资本运作逻辑下一件商品的问世。为了推销这件商品,“颜值即正义”的畸形价值观正在悄然流行。在这种不良社会思潮影响下,部分人的三观跟着五官走,认为长得帅或美可以代表一切。只要颜值够高,即使犯了罪也有人同情。粉丝对偶像这种“无脑式”的追捧行为,形成一波又一波的舆论热点,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讨论。

因变现快、获利高,近年来偶像产业成了资本眼中的香饽饽。在“偶像养成”模式下,经纪公司与各大网络视听平台以打造偶像团体为目标,将年轻、貌美、帅气的男孩女孩们送上综艺选秀节目、文艺晚会等曝光度高的平台,获取高关注度和粉丝量,从而实现流量变现。在这个过程中,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迅猛崛起。这些节目重点聚焦选手的成长过程,追求“让粉丝看着自己所喜爱的偶像慢慢长大”的效果。为了让自己喜欢的选手脱颖而出,一场场喧闹狂躁的投票大战在粉丝之间拉开帷幕,让节目制作方、广告商赚得盆满钵满。尝到甜头之后,艺人经纪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很多老牌公司也转变业务方向,纷纷将目光放在偶像市场的发展上。这些公司的实力良莠不齐,大公司选拔有潜力的年轻人,并依靠自身资源对其进行培养和包装;而中小型公司更像是以手中的艺人为赌注,在偶像市场进行一场赌博。

从2018年到2021年的四年间,选秀类综艺节目一共打造了7组偶像团体,输送了数十位新晋偶像。这些选秀节目中对高颜值的追逐倾向十分明显,一些导师在评价选手时秉持“颜值即正义”的理念。有导师甚至在节目中直接对选手说:“你长得好看就够了,不需要会别的。”很多观众给选手投票时,也不看选手专业能力和文化水平。有的选手根本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唱歌跑调,跳舞跟不上节奏,业务能力惨不忍睹,更别提文化修养和精神涵养了。但这些选手却能凭借高颜值过五关斩六将,在激烈竞争中“躺赢”。

为了维持公众的高关注度和高讨论度并转换为高流量数据变现,经纪公司、平台和艺人挖空心思立人设,想尽办法做数据,费尽心机争取各种影视剧、综艺节目的露脸机会,刷存在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饭圈”蕴藏的巨大潜力,于是使用各种方法诱导年轻粉丝群体投票打榜,将其培养成天然的流量制造群体。于是,一次次围绕“颜值即正义”的营销就此展开,一场场为了“颜值”奋不顾身的“饭圈”行为让人瞠目结舌。

从某种角度来看,偶像是粉丝自己梦想的投射,其所承载的是粉丝对美好的想象和向往。然而,一些在偶像工业体系中打造出来的“爱豆”是空有其表的花架子。这些人大多数尚未成年就离开学校,进入经纪公司当练习生。他们将时间更多花在表情管理的训练、讨好粉丝的话术、应对采访的技巧上。有的年少成名,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没有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而是在名利场浸泡,被粉丝们追捧。于是,一部分人开始膨胀,对自我的认知和人生的定位逐渐发生偏移,甚至做出了代孕、吸 毒等触犯国家法律的行为。可见,一个偶像的打造,应该将重点放在教育而不是包装上,应对其文化水平、专业能力、道德修养等方面都有专业且全面的规划。真正的优质偶像未必有无懈可击的容颜、潇洒婀娜的体态,却一定要具有善良、谦逊、敬业等优良品质,时刻以“用精品力作回馈粉丝期待”来严格要求自己。

三观岂能跟着五官走?“颜值即正义”背后,反映了不良倾向下价值理念的跑偏。我们应坚决抵制这种肤浅媚俗的讨论模式,少谈一点颜值,多谈一点文化;少做一些伪流量,多传播一些正能量。

评委会评委推荐语:该评论针对一些媒体平台选秀节目存在并有泛滥趋势的问题,深入剖析并批判了娱乐领域“颜值即正义”的畸形价值观,以及这种价值观对青少年及社会的危害。“三观岂能跟着五官走”的论点一针见血。作者在指出社会存在畸形价值观后,从造星、选秀、追星三个层面分析了其中的问题。全文逻辑严谨,论点正确,论证有力,有理有据地抨击了当时风行的“颜值即正义”的畸形价值观,为文娱领域的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03 到处人脸识别,有必要吗?(解放日报)

历数今年上海两会的热门议题,“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一定排在前列;对这个新鲜议题,相当一部分的讨论,又落在了它的“B面”——许多代表委员的目光,同时投向了个人信息保护、公共数据安全和社会议论多时的“数字鸿沟”。

换言之,作为大势所趋的数字化转型,既要按下“快进键”,也需要划定一些边界。

要划边界,并不是要给转型泼冷水,更不是要拖后腿。恰恰相反,有了清晰边界,明确进退的幅度与力度,一项重大决策才可能最大程度规避负面风险,朝着其理想的状态顺利前行。

两会召开,恰逢上海遭遇局部疫情考验。连日来,上海防疫中的一个“手势”广受舆论称赞:公开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只提地点不提人”,既通过大数据方式实现了精准锁定,又避免那些与防疫无关的个人信息公之于众。

此前,有意无意间过度释放的个人隐私信息,已经让不少患者蒙受社会舆论的“二次伤害”。上海此举之所以获赞,一方面在于其展现了一种对个人权益的“精度”和“温度”,更深的层面,则是因为把握住了一条重要的边界——流调信息披露须以“必要关联”和“最小侵害”为原则,而是否公布相关信息、公布到怎样的程度,就看其是否有足够必要的公共意义。

涉及公共生活的许多政策、措施、手段推行,包括技术应用,都需要考量这样一个边界意识。这个边界,既包括是否依法合规,也要考量综合的运行成本,包括行政成本、社会成本、信用成本等等。如果不考量边界,任由扩张,虽然可能获得局部的规模增长或效率提升,却往往会造成“负的外部性”,甚至推高总体的成本,最终得不偿失。

前些年互联网经济刚开始兴盛,新模式横空出世时,舆论就热议过“野蛮生长”的问题。大体上人们有个共识:最好将顺应潮流、合乎需要的新事物、新模式放到一个“包容性生长”的环境中,多加鼓励和宽容,但对出现的明显损害公共利益的问题必须及时控制,不能任其过度“野蛮”。去年底以来,从中央到各地多次强调“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也表明在“生长”和“野蛮”之间,应当划出一道必要的边界。

这道边界,很多时候同样适用“必要关联”和“最小侵害”的原则,要看其是否增进社会福祉、符合公共利益。拿着这道标尺来看今天的新技术、新模式,特别是数字时代正在掀起的新浪潮、新趋势,有些方面需要着眼趋势加力助推,有些方面则要对问题风险未雨绸缪,正视到正在暴露的问题,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用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制度创新与供给,划定必要边界、建立良性轨道。

人代会开幕首日,市委书记李强在回应代表关于数据保护的讨论时就明确表示,围绕数据收集、保护、流通和交易立法是当务之急。上海要积极探索,形成突破。这几天,又有不少代表委员不无忧虑地谈及“人脸识别”技术大量使用带来的副作用。这本身是数字时代一项颇具革命性的新技术,但其带来的生物信息和隐私泄露风险已然存在,并在社会生活中产生过严重后果。

这未必是技术本身的错,却一定在技术使用和场景开发等方面出了错。此时就亟待必要的制度约束和法治规范,也正是尽快划定边界——哪些领域、哪些主体可以使用这样的技术,用到怎样的程度,又有哪些领域、哪些主体、哪些时候坚决不行。

“人脸识别”到了普遍推开的时候了吗?市面上比比皆是的那些强制要求采集人脸信息的场景,真的都有必要这么做吗?它合乎公共利益吗?来自两会上的这些疑问,不该被轻轻放过。

而这些疑问,针对的也不只是一个人脸识别。就如一位代表在专题审议中说的,转型也好、技术使用也好,终究要以“人”为本位,从人的需求出发,不能搞成“技术的秀场”——单纯的“秀”,甚至以妨害社会利益为代价的“秀”,并不是转型的本意,只会走到反面去。

评委会评委推荐语:这是一篇紧扣经济社会重大变革中热点现象的新媒体评论。文章聚焦人脸识别等技术广泛应用引发一系列制度、伦理等衍生问题,深入探讨在发挥新技术优势同时,如何遏制其“负的外部性”。文章强调,包括技术应用在内的涉及公共生活的有关政策、措施、手段推行,都要有一种“边界意识”,既要依法合规,也要考量综合的运行成本,从而避免人脸识别技术等大量使用带来的副作用。文章敢言善言,由点及面,娓娓道来,反响热烈,体现了主流媒体的敏锐性和现实感。

dongzi 发表于 2022-10-8 09:20:44

学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作课--923】这3件中国新闻奖评论一等奖好在哪?附原文+评委推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