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qjk 发表于 2022-10-27 11:43:11

群众翻拍影视剧"爆红",就该有这样的文化自信自强

近日,安徽阜阳农村小伙鲍小光在村里就地取材翻拍了一部农村版《三国》而走红。上海十六位阿姨坐大巴赶到浙江金华横店影视城,为过戏瘾包剧组“翻拍”微电影《甄嬛传》,也在网上引发热议。

有网友表示,第一次看到土味版的《三国》,挺搞笑的,村民愿意配合而且配合的还挺好,不错!老阿姨们演的《甄嬛传》,简直是大制作的水准,这可比跳广场舞强太多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一次不仅讲文化自信,还强调文化自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站在塔尖上的专业团队专业人士固然有独特的优势,而人民群众才是这个塔的基底。只有这个基底坚实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才更有力更有效。

农村版《三国》里,服装和道具都是是常见的农用品改制,演员也都是附近的村民。村民们演得不亦乐乎,在视频平台火得一塌糊涂。15分钟微电影《甄嬛传》中,服化道相当地还原,阿姨们也演得非常认真。农村版《三国》和15分钟微电影《甄嬛传》,既是儿时游戏的升级,更是人们生活追求的升级。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需要高质量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参与其中,沉浸式感受文化的力量。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脱离了人民,文艺就会成为无根浮萍、无病呻吟、无魂躯壳。当前,让人民在文化传播、文明传递中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已经成为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各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

不管是农村小伙的《三国》,还是十六位阿姨的《甄嬛传》,或许通过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就能转化为当地的群众文化品牌。特别是在农村,目前的文化建设还不能满足农民们的需求,特别需要激发农民自娱自乐的积极性。

这就需要各地做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把开展文化活动作为联系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使活动有序开展;另一方面要深入社区进行组织和引导,组织专业人员对参与者提供技术指导和精神支持,不断更新活动内容,不断创新活动方式,通过大力扶植和培养,使群众文化团体不断壮大和发展。同时,要加强对群众文化活动设施配套和场地建设的财政保障,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乡村文化事业,激励群众文化活动持续性开展并升级。(丁慎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群众翻拍影视剧"爆红",就该有这样的文化自信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