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课--953】写稿一法:大处着眼 小处落笔
马建刚新闻语言的运用,与文学修养有关,与精神气质、新闻理念有关,也与所受的新闻教育和训练有关。记者应积极探索并创新表达方式,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以百花齐放的清新文风,不断提高新闻报道吸引力和可读性,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一篇主题鲜明、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闻佳作,必有其可圈可点、为人称道的语言表达方式。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即确立主题要立足于时代大背景,着眼于时代主流精神;落笔时要以新闻事实为依据,从小处切入,通过逐渐展开的新闻事实,表现时代精神,展示时代风貌,成为时代风云的记录者。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丹东市宽甸县太平哨镇泡子沿村党支部书记王秀君不幸病逝在防疫工作岗位上,年仅49岁。为真实反映王秀君同志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精神风貌,报社记者深入泡子沿村采访。3月2日,丹东日报一版以《战“疫”中 他用生命践行誓言》为题刊发通讯,用语严谨、朴实真切、情发于心,通过一件件小事,真实呈现王秀君的爱民之情。
“2月15日,宽甸遭遇了近10年来最大的一次暴风雪。清晨6点整,王秀君蹒跚地走在齐膝深的雪地上……一边通知村民做好大棚防护措施,一边继续奋战在抗疫一线。”“看到大家这么辛苦……他自掏腰包去镇里买了一大筐鸡蛋,第二天,大伙就吃上了热乎乎的茶叶蛋。”
没有人为拔高,没有虚语饰言,通过最大暴雪、蹒跚、齐膝、自掏腰包等几个关键性细节,串联起文章主线,一个无私为民的基层干部形象跃然纸上。熟悉王秀君的乡镇同志致电记者,夸赞“把老王写‘活’了”。
(作者为丹东日报编委、编辑部主任) 读之受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