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2-11-5 08:49:26

【写作课--959】点题的写作手法

来源 211写作课堂

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出题意。

点题一般有明点和暗点两种形式。所谓“明点”,即紧扣标题,直接说明,解释标题的含义。“暗点”,则指在词句上与标题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在意义上比较含蓄地点出题意。如《捕蛇者说》一文,在结尾处的一句感叹:“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就是在比较“赋敛”与“蛇毒”之中揭示出文题的含义,说明了作者之所以要立“说”的意旨。

篇末点题是常见的点题方法,在文章的主题经过充分而翔实的论述后,在篇末点题,既可在结构上归拢全文,又可深化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蒲松龄的《狼》,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作结,入木三分地揭示了故事的寓意。

篇首点题,即我们通称的“开门见山”。培根的《论人生》中许多篇都是在篇首下定义,开宗明义,引出下文的。这样写可使文章主题鲜明、清晰、明确,全篇基调统一。

篇中点题也不少见。在叙述或论说的过程中,以简洁精练的语句,恰如其分地点出文章中所蕴含的深意,可以加强文章内容与标题之间的联系。文中点题要求自然流畅,水到渠成。如杨朔的《海市》,在文中叙述了渔岛见闻后,以一句感叹:“你们的生活真象神仙啊,富足得很”,点出了文题所包含的“真实的美丽的海市就在新中国的土地上”这一含义。

点题是为了更加鲜明突出地表达文章主题,文章的主题主要是通过内容的展开自然表现的,因此点题必须恰到好处,切忌重复、多余,更不可牵强附会。好的点题如画龙点睛,多余的则象画蛇添足。

dongzi 发表于 2022-11-5 08:49:45

散文:《海市》



作者:杨朔



    我的故乡蓬莱是个偎山抱海的古城,城不大,风景却别致。特别是城北丹崖山峭壁上那座凌空欲飞的蓬莱阁,更有气势。你倚在阁上,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洗得干干净净。这还不足为奇,最奇的是海上偶然间出现的幻景,叫海市。小时候,我也曾见过一回。记得是春季,雾蒙天,我正在蓬莱阁后拾一种被潮水冲得溜光滚圆的玑珠,听见有人喊:“出海市了。”只见海天相连处,原先的岛屿一时不知都藏到哪儿去了,海上劈面立起一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像水墨画一样。满山都是古松古柏;松柏稀疏的地方,隐隐露出一带渔村。山峦时时变化着,一会山头上幻出一座宝塔,一会山洼里又现出一座城市,市上游动着许多黑点,影影绰绰的,极像是来来往往的人马车辆。又过一会儿,山峦城市慢慢消下去,越来越淡,转眼间,天青海碧,什么都不见了,原先的岛屿又在海上重现出来。



    这种奇景,古时候的文人墨客看到了,往往忍不住要高声咏叹。且看蓬莱阁上那许多前人刻石的诗词,多半都是题的海市蜃楼,认为那就是古神话里流传的海上仙山。最著名的莫过于苏东坡的海市诗,开首几句写着:“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摇荡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可见海市是怎样的迷人了。只可惜这种幻景轻易看不见。我在故乡长到十几岁,也只见过那么一回。故乡一别,雨雪风霜,转眼就是二十多年。今年夏天重新踏上那块滚烫烫的热土,爬到蓬莱阁上,真盼望海上能再出现那种缥缥缈缈的奇景。偏我来的不是时候。一般得春景天,雨后,刮东风,才有海市。于今正当盛夏,岂不是空想。可是啊,海市不出来,难道我们不能到海市经常出现的地方去寻寻看么?也许能寻得见呢。



    于是我便坐上船,一直往海天深处开去。好一片镜儿海。海水碧蓝碧蓝的,蓝得人心醉,我真想变成条鱼,钻进波浪里去。鱼也确实惬意。瞧那海面上露出一条大鱼的脊梁,像座小山,那鱼该有十几丈长吧?我正看得出神,眼前刺溜一声,水里飞出另一条鱼,展开翅膀,贴着水皮飞出去老远,又落下去。



    我又惊又喜问道:“鱼还会飞么?”



    船上掌舵的说:“燕儿鱼呢,你看像不像燕子?烟雾天,有时会飞到船上来。”那人长得高大健壮,一看就知道是个航海的老手,什么风浪都经历过。他问我道:“是到海上去看捕鱼的么?”



    我说:“不是,是去寻海市。”



    那舵手瞟我一眼说:“海市还能寻得见么?”



    我笑着说:“寻得见——你瞧,前面那不就是?”就朝远处一指,那儿透过淡淡的云雾,隐隐约约现出一带岛屿。



    那舵手稳稳重重一笑说:“可真是海市,你该上去逛逛才是呢。”



    赶到船一靠近岛屿,我便跨上岸,走进海市里去。



    果然不愧是“海上仙山”。这一带岛屿烟笼雾绕,一个衔着一个,简直是条锁链子,横在渤海湾里。渤海湾素来号称北京的门户,有这条长链子挂在门上,门就锁得又紧又牢。别以为海岛总是冷落荒凉的,这儿山上山下,高坡低洼,满眼葱绿苍翠,遍是柞树、槐树、杨树、松树,还有无数冬青、葡萄以及桃、杏、梨、苹果等多种果木花树。树叶透缝的地方,时常露出一带渔村,青堂瓦舍,就和我小时候在海市里望见的一模一样。先前海市里的景物只能远望,不能接近,现在你却可以走进渔民家去,跟渔民谈谈心。岛子上四通八达,到处是浓荫夹道的大路。顺着路慢慢走,你可以望见海一般碧绿的庄稼地里闪动着鲜艳的衣角。那是喜欢穿红挂绿的渔家妇女正在锄草。有一个青年妇女却不动手,鬓角上插着枝野花,立在槐树凉影里,倚着锄,在做什么呢?哦!原来是在听公社扩音器里播出的全国麦收的消息。



    说起野花,也是海岛上的特色。春天有野迎春;夏天太阳一西斜,漫山漫坡是一片黄花,散发着一股清爽的香味。黄花丛里,有时会挺起一枝火焰般的野百合花。凉风一起,蟋蟀叫了,你就该闻见野菊花那股极浓极浓的药香。到冬天,草黄了,花也完了,天上却散下花来,于是满山就铺上一层耀眼的雪花。



    作品介绍: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也是杨朔散文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所谓海市,指的是山东蓬莱一带有时出现的海市蜃楼的奇妙幻景。这种幻景由于偶然出现在远处的大海,如诗如画,非常美丽壮观,并且很快消失,所以显得十分神秘,容易激发人们的想象,总让人想到虚无飘渺的神仙世界。



    杨朔,1913年生,山东蓬莱人。现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他的作品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月黑夜》和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

dongzi 发表于 2022-11-5 08:50:14

散文:《海市》

作者:杨朔

    我的故乡蓬莱是个偎山抱海的古城,城不大,风景却别致。特别是城北丹崖山峭壁上那座凌空欲飞的蓬莱阁,更有气势。你倚在阁上,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洗得干干净净。这还不足为奇,最奇的是海上偶然间出现的幻景,叫海市。小时候,我也曾见过一回。记得是春季,雾蒙天,我正在蓬莱阁后拾一种被潮水冲得溜光滚圆的玑珠,听见有人喊:“出海市了。”只见海天相连处,原先的岛屿一时不知都藏到哪儿去了,海上劈面立起一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像水墨画一样。满山都是古松古柏;松柏稀疏的地方,隐隐露出一带渔村。山峦时时变化着,一会山头上幻出一座宝塔,一会山洼里又现出一座城市,市上游动着许多黑点,影影绰绰的,极像是来来往往的人马车辆。又过一会儿,山峦城市慢慢消下去,越来越淡,转眼间,天青海碧,什么都不见了,原先的岛屿又在海上重现出来。

    这种奇景,古时候的文人墨客看到了,往往忍不住要高声咏叹。且看蓬莱阁上那许多前人刻石的诗词,多半都是题的海市蜃楼,认为那就是古神话里流传的海上仙山。最著 名的莫过于苏东坡的海市诗,开首几句写着:“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摇荡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可见海市是怎样的迷人了。只可惜这种幻景轻易看不见。我在故乡长到十几岁,也只见过那么一回。故乡一别,雨雪风霜,转眼就是二十多年。今年夏天重新踏上那块滚烫烫的热土,爬到蓬莱阁上,真盼望海上能再出现那种缥缥缈缈的奇景。偏我来的不是时候。一般得春景天,雨后,刮东风,才有海市。于今正当盛夏,岂不是空想。可是啊,海市不出来,难道我们不能到海市经常出现的地方去寻寻看么?也许能寻得见呢。

    于是我便坐上船,一直往海天深处开去。好一片镜儿海。海水碧蓝碧蓝的,蓝得人心醉,我真想变成条鱼,钻进波浪里去。鱼也确实惬意。瞧那海面上露出一条大鱼的脊梁,像座小山,那鱼该有十几丈长吧?我正看得出神,眼前刺溜一声,水里飞出另一条鱼,展开翅膀,贴着水皮飞出去老远,又落下去。

    我又惊又喜问道:“鱼还会飞么?”

    船上掌舵的说:“燕儿鱼呢,你看像不像燕子?烟雾天,有时会飞到船上来。”那人长得高大健壮,一看就知道是个航海的老手,什么风浪都经历过。他问我道:“是到海上去看捕鱼的么?”

    我说:“不是,是去寻海市。”

    那舵手瞟我一眼说:“海市还能寻得见么?”

    我笑着说:“寻得见——你瞧,前面那不就是?”就朝远处一指,那儿透过淡淡的云雾,隐隐约约现出一带岛屿。

    那舵手稳稳重重一笑说:“可真是海市,你该上去逛逛才是呢。”

    赶到船一靠近岛屿,我便跨上岸,走进海市里去。

    果然不愧是“海上仙山”。这一带岛屿烟笼雾绕,一个衔着一个,简直是条锁链子,横在渤海湾里。渤海湾素来号称北京的门户,有这条长链子挂在门上,门就锁得又紧又牢。别以为海岛总是冷落荒凉的,这儿山上山下,高坡低洼,满眼葱绿苍翠,遍是柞树、槐树、杨树、松树,还有无数冬青、葡萄以及桃、杏、梨、苹果等多种果木花树。树叶透缝的地方,时常露出一带渔村,青堂瓦舍,就和我小时候在海市里望见的一模一样。先前海市里的景物只能远望,不能接近,现在你却可以走进渔民家去,跟渔民谈谈心。岛子上四通八达,到处是浓荫夹道的大路。顺着路慢慢走,你可以望见海一般碧绿的庄稼地里闪动着鲜艳的衣角。那是喜欢穿红挂绿的渔家妇女正在锄草。有一个青年妇女却不动手,鬓角上插着枝野花,立在槐树凉影里,倚着锄,在做什么呢?哦!原来是在听公社扩音器里播出的全国麦收的消息。

    说起野花,也是海岛上的特色。春天有野迎春;夏天太阳一西斜,漫山漫坡是一片黄花,散发着一股清爽的香味。黄花丛里,有时会挺起一枝火焰般的野百合花。凉风一起,蟋蟀叫了,你就该闻见野菊花那股极浓极浓的药香。到冬天,草黄了,花也完了,天上却散下花来,于是满山就铺上一层耀眼的雪花。

    作品介绍: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也是杨朔散文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所谓海市,指的是山东蓬莱一带有时出现的海市蜃楼的奇妙幻景。这种幻景由于偶然出现在远处的大海,如诗如画,非常美丽壮观,并且很快消失,所以显得十分神秘,容易激发人们的想象,总让人想到虚无飘渺的神仙世界。

    杨朔,1913年生,山东蓬莱人。现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他的作品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月黑夜》和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作课--959】点题的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