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2-11-8 10:46:11

【写作课--962】学会“故事性导语”,让读者一见钟情!

来源 华文融媒云


写导语就像谈恋爱,记者要费尽心思向读者展示作品中最闪光的新闻点。讲故事的导语往往能调动读者的兴趣,引人入胜。小牛工作室今天推荐的《租赁使北京的服务业充满生气》,是善于在导语写作中讲故事的范例。

该稿的主题,是介绍上世纪80年代北京准备将绝大多数国营中小商店租给私人或集体经营的政策。通常来说,此类稿件很容易变成官方文件的堆砌和数据的罗列。

此稿作者摒弃了传统写法,从一个小故事写起——“一位顾客理完发,起身准备付款。但他被告知,由于理得不太成功店里不收他的钱。”这个故事既生动,又充满悬念,引起读者的疑问:理发店为什么不收钱?这么干下去不会亏本吗?

紧接着,作者用店经理的直接引语“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客人”回应了读者的疑惑,并顺势引出全文的主旨——租赁使北京的服务业充满生气。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兼顾平衡,还报道了一些民众对租赁的担忧。文末,以《北京日报》发起的讨论作结,重申职工仍旧是“国家的主人”。

“讲故事”是人类最古老的交流方式之一,当记者理应掌握“讲故事”的本领。从语言上来说,讲故事的导语要尽量使用直接、生动的语言和短句子。就像这篇《租赁使北京的服务业充满生气》,导语段仅37个字,却描述了一个典型的场景。

从结构而言,讲故事的新闻并不局限介绍某个人、某件事,而是向读者揭示“大画面”、社会问题或者趋势,这类新闻通常的写法是以点到面,导语从具体的问题入手,然后在文中拓展话题,从而力求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这样的文章既有人情味和可读性,又兼具纵深感。

【稿件原文】

租赁使北京的服务业充满生气

中新社北京1986年9月15日电(记者/杨植峰)一位顾客理完发,起身准备付款。但他被告知,由于理得不太成功店里不收他的钱。

北京石景山区的这家春光理发店不久前租赁给私人经营了。店经理说,坚持这种优质服务,“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客人”。

到目前为止,北京70%的理发店已租赁给私人或集体经营。这些理发店开始延长营业时间,认真施展手艺,并用笑脸和殷勤对待他们的顾客。因为顾客越多,他们赚钱越多。

“租赁”是官方开出的兴奋剂,希望以此方根治长期萎靡不振的北京服务业。目前北京已准备将绝大多数国营的中小商店租给私人或集体经营。承租者按合同上缴租金,其余收入由他们和职工自己分配。

除了理发店之外,分布在居民区里的3000多家小饭馆已有三分之二租赁给私人或集体经营。现在,饥肠辘辘的人们不会再像过去那样稍微错过就餐时间就只能望着紧闭的店门咽口水。利润女神驱使那些充满希望的小饭馆经营者起早贪黑,每天接待30多万就餐者。

7200多家百货、杂货和副食品商店也租赁给个人或集体经营。北京市府一位负责人说:“我们的方针是国营、集体、个体一齐上,谁办谁管谁受益。”经营者们纷纷走出店门,寻地摆摊。在北京主要地段迅速形成20多个小型商业街。难以计算的蔬菜摊、水果摊、杂货摊、饮食摊像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大街小巷。

这一切甚至在一年前都是难以想象的。为了解决“吃饭难”“洗衣难”“理发难”甚至“洗澡难”,官方曾经试行过租赁,但半途夭折。看来,那一幕这次不会轻易重演,因为城市改革已作为一种必然趋势深入中国人的观念。

但并非所有人都赞成租赁制。在服务行业中,一些有孩子的妇女担心工作紧张,有的上了年纪的职工则担心收入降低。还有一些老职工提出疑问:他们是不是又会像过去那样,给资本家干活了?

官方的《北京日报》最近发起讨论,大多数人赞成商店仍然是国家的,实行租赁是为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改善服务业,职工仍旧是“国家的主人”。

作者:小牛工作室

dongzi 发表于 2022-11-8 10:47:08

读之受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作课--962】学会“故事性导语”,让读者一见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