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岗位促就业,为民实事办好办实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今年以来,我市人社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为民办实事的工作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任务,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将“送岗位促就业,全年组织开展不少于300场招聘活动”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创新服务举措,搭建对接平台,组织各类招聘活动473场,完成任务目标157.7%,提供就业岗位42.9万多个,达成就业意向7.8万人次,全市就业形势持稳向好、稳中有进。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2/12/27/1092001_4096x10000.jpeg
创新云招聘形式。
以稳就业为中心送岗位夯实“压舱石”
就业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市人社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施送岗位促就业为民实事作为稳就业保就业的“压舱石”。将为民办实事招聘活动列入年度计划,市人社局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制定下发了2022年济南市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计划安排,把“10+5+3”(10项全国统一活动、5项全省系列活动、3项我市自选活动)系列招聘活动贯穿全年,形成了活动矩阵。市就业中心制定了具体落实措施,采取月通报的方式定期调度,全力推动为民办实事工作目标责任落实到位。
“如何有效促进就业,培养、引进和留住人才?济南下足了功夫,花尽了心思,千方百计搭平台、促匹配、强服务、优环境,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劳动力等各类求职者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市就业中心主任王振群表示,市人社部门深入办好送岗位促就业为民实事,持续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民营企业招聘月、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等各类招聘活动。同时,扎实开展企业用工服务保障专项行动,通过健全“一个机制”、构建“三张清单”、开展“四大行动”、创新“三线”平台等措施,创建“1343”模式,累计解决企业缺工10余万人,取得了明显成效。
https://www.workercn.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2/12/27/1092002_4096x10000.jpeg
全力帮助毕业生“快就业”。
以重点企业需求为导向“组合拳”缓解用工难
重点项目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我市各级就业部门扎实开展企业用工服务保障专项行动,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干部为主体,设置459名企业用工服务专员,建立“一对一”帮包制度,打出“包服助帮援惠”组合拳,全力缓解企业用工难。针对企业用工短缺问题,建立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由市、区县、街镇、村居四级人社用工服务专员实行分级响应。
随着比亚迪项目陆续落户济南,其包括芯片、电池、整车制造等全产业链的核心环节面临较大用工缺口。为支持这一省市重点项目的发展,市人社部门加密线上线下专项招聘场次,仅围绕电池、整车项目分期投产,就在全市组织比亚迪专场招聘会259场,每周发布招聘信息,市本级不少于3次、各区县不少于1次。
同时,充分发挥省会经济圈牵头作用,先后5次与德州、聊城、菏泽等市对接调研,组织比亚迪举办跨区招聘会、联合招聘会、专场招聘会,全方位保障重点企业用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对我市人社部门保障企业用工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市人社部门多次召开现场用工推进会,帮助实现招工1.6万余人,尤其是弗迪电池项目用工招工比较顺利,体现出济南优质的招商营商环境。
为实现服务的精准化,在需求端,深入60余家省市重点企业调研走访130多次,摸清企业用工现状和招聘需求,多渠道收集发布岗位信息;在供给端,组织街镇、村居工作人员,深入开展走访普查登记,全面摸清本辖区内失业人员、求职人员底数,做到走访到户、登记到人、信息入库。
以便民利企为目的拓渠道服务不断线
面对疫情防控形势,市就业中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集中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今年累计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473场,在济南人社微信公众号、济南求职招聘平台发布各类岗位信息超过42.9万个,专题阅读量达1400多万人次,实现求职招聘“24小时不打烊”。
同时,打破传统线下招聘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新“直播带岗”、“云探厂”、“沉浸式招聘”、“码”上就业等方式,先后举办了省会经济圈求职招聘直通车、“选择济南 共赢未来”等系列招聘会40多场,在线观看达9400多万人次,就业更加高效便捷。央视以《山东济南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为题播发新闻给予专题报道。
配合线下招聘活动,开设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省会经济圈求职招聘直通车等活动线上专场专区,实现线上招聘活动不停歇。“因疫情防控需要,现场招聘只面向山大本校毕业生开放,本来有点遗憾,后来听同学说可以在云端参与求职,直播间好几家企业都有适合我的岗位,真的是太开心了!”齐鲁工业大学应届毕业生李琪说。
为保障群众办事实效,市就业中心拓宽就业服务渠道,依托“智慧就业”全天候服务大厅,面向求职者的所有就业创业服务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并推出一批“秒办”“简办”事项,全力以赴帮助求职者“快就业”。组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汇聚政策集成效应,将空中送政策、云端送岗位、线上职业指导、云端创业指导、线上职业培训、线上困难帮扶等“六项”政策措施,制作成视频,打包推送至各高等院校,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积极打造公共就业服务“就办好”活动品牌。我市2022届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0%,高于全省水平。
(文/图王晓菲通讯员王荣顺李允松赵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