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总工会推进“产改”工作走深走实
“双才双助”行动等形成的创新链条体系助力职工成长成才,资金扶持和奖励创新创造等形成的创新激励机制激发职工热情,“双创”孵化基地营造了创新生态、搭建了职工技能提升平台。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中,辽宁省大连市总工会在“三个创新”的推动下,产改政策不断完善,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企业效益增长效果显著,产改在“两先区”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发挥系统优势 创新链条体系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事关全局,精准施策方能产生良好效果。大连市成立了由市总工会和市政府“双常委”任副组长、34家市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大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了8个方面34项改革任务,构建起了比较完善的产改工作“四梁八柱”。
从思想政治引领到权益维护,从温馨服务到关心关爱,产改小组各成员单位联合出台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引领、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等多个文件,多角度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与此同时,市委组织部着力把更多优秀产业工人吸纳到党组织中来,并积极推进人才体制改革;市委党校联合市总工会出版《永葆党性光辉,传承劳模精神》一书,并将其作为“一校两院”常规教材;市人大、市政协的代表和委员中产业工人比例不断提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市总工会开展“大连工匠”评选;市教育局联合市总工会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市医疗保障局联合市总工会实现医保系统与职工医疗互助系统对接等,有力地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工会推动、各方参与的产改工作格局。
此外,“发挥企业工程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作用,助力职工成长成才、助推企业创新创效”的“双才双助”行动,确定了培训育才、岗位成才、大赛选才、创新用才和创效励才5个链条环节,为产业工人技能提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创新激励机制 营造创新生态
为推动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大连市总工会建立创新激励机制、积极营造创新生态,制定实施了创新工作室、创新成果、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市总工会每年拿出1000万元以上资金扶持和奖励职工创新创造,过去两年来共征集创新成果10174项,“绝招、绝技、绝活”320项,合理化建议838项。创建的“双创”孵化基地已扶持16家企业21个创新项目,吸纳122名创业人,直接带动就业600余人,提供相关就业岗位1000余个。
“在市总工会20万元资金的支持下,项目取得了显著效益和多项相关专利授权。”王金福说。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金福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铁路平车运输顶开式集装箱及铁路敞车两用翻车机”项目是市总工会2021年出资472万元扶持的33个创新项目之一。2022年大连市总工会再次出资497万元扶持了29个职工创新项目。
大连市总工会还大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创建“劳模工匠智库”,投资884.5万元支持2097家单位开展272个工种的竞赛,直接增加竞赛职工达8万余人次。先后开展“建功‘十四五’、立业‘两先区’、奋进新征程”等4个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参加竞赛企业2255家,吸引职工50万人次。近三年开展的大连市“工匠杯”职工技能竞赛系列活动,累计进行96个工种的专项竞赛,参赛职工约34万人次,500余名选手冲进省赛国赛。创建市级以上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553个,其中国家级劳模创新工作室2个,省级创新工作室134个。
大连市总工会把2021年作为“制度创新年”,以制度创新牵动产改任务落实。2022年,“产改”工作作为全市工会“六大攻坚战”的重要一环,直面问题、逐个突破,有力落实了“发展为先、职工为本、基层为重、创新为魂”的工作理念,推动产改工作走深走实。
(据辽宁省总工会官网消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