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课--1034】周晓枫:如何写出散文的新意
1.写作要包含新鲜度,散文不能写得太日常、太潦草,要有结构的变化,不要像二胡,要像交响乐,谁在前,谁在后,谁轻,谁重,要千变万化。写作离不开虚构,写作的真实并不在于没有虚构,而在于艺术的客观性。如《黄河大合唱》中“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就不能把“马”改成“驴”,马与驴在审美意义上不一样,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也不一样。2.写作可以尝试用化名,化名可以让你肆无忌惮地表达,可以让你变得更狂妄,让你用想象力去复原、去填补,去天马行空。写作时一定要把读者抓住,亦真亦幻。但是编造和虚构不一样,散文的夸张化要有一个平衡。
3.散文既要“笨”,又要“巧”。笨是指诚恳。最好的散文一定是真实的自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我们要有勇气进入边界,让直径变成半径,要逐渐试探自己的潜能,不断消化它,才能有勇气去拓展自己的写作空间。笨还在于要深入生活,要像战地记者那样,以最短的距离去观察它、感受它,用自己的笔触去触及到它,才能使距离消失。跑得过快,不仅失去了沿途的风景,也失去了对生活的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秘密会向你释放,你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和感受。
4.对于材料。写散文就像娶了挥金如土的“败家娘们”,耗材特别快。所以就有一个如何去积累散文的素材的问题。首先就是阅读。阅读很重要,不仅要读中国古典文学,也要读外国文学。你阅读的时候,看起来似乎像植物一样一动不动,但其实你的脑子要像野生动物一样在拼命攫取。一个人的写作,其实就是他读过的书和他人生经历的综合体。其次就是要观察生活,生活中的素材是取之不尽的,只要有心,永不枯竭。随身带个小本子,一有好词或着好的想法立即记下来,有时候晚上会盲写。所有在写作上有成就的人,都是“小气鬼”,不舍得放过任何一个灵感。
5.关于表达。散文的表达一定要准确,一定要学会努力地说真话,只有真话才会让人感动。写作需要格外的真诚,格外的勇敢。但散文写作也需要巧,散文需要素颜,但也不能蓬头垢面。就像下棋的时候不能总是落在固定的位置,散文的语言、思维、表达都要有新意。比如“我浑身裹着我的父亲”看起来是一句病句,但在文中,因为有了前文细节的铺垫,就让人感到特别的真实和感动。所以说,只要情之所至,哪怕语无伦次也比中规中矩、没有感情要好。再如“水在鱼里游。”很多人觉得这显然不对,但在当时的场景中,没有比这更能够准确表达当时情景的句子了。“准确”是写作的最低标准,也是最高标准。好的散文语言,你只能背诵,只能朗读,没有办法叙述,因为每一个词都已经不能替换。所以说,散文创作是一种非常诚恳的写作,在笔力上非常微妙准确,既需要水滴石穿的韧劲,也要有一拳击倒的力量。
6.写作和阅读会让你终身成长,让你无畏别人又珍惜别人,让你信任奇迹也珍惜平凡。阅读就像是盲人摸象,没有人能看清整个世界,但你读得越多,你得到的信息就越多,你的世界也就越大。阅读是一件最快乐的事情,好比生活中意外的相遇。如果你学会了阅读,就不会有黑暗的时刻。时间如流水,必然带走一切。所以我们只能像“刻舟求剑”中的那个人一样,在生命的小舟上留下几个刻痕,让你记住一些事情。那把丢失的剑,也许在生活的长河里早就生锈,但在记忆里却永远闪光。所以,我们一定要慢慢地尝试记录,把每一个片刻都记下来,哪怕根本不是为了发表。 散文既要“笨”,又要“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