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3-2-9 13:06:10

坊子:三项机制推进“产改”见成效

《山东工人报》(2023年02月09日 第A1版)
  本报讯 潍柴雷沃的“潍坊金牌工匠”宋永志创新工作室,成功研制滚筒自动焊接台代替人工实现自动焊接,效率提高64倍;王美全工匠创新工作室先后获得国家专利6项,其中2项填补行业空白。潍坊市坊子区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中,依托“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技术攻关小组—生产车间一线”三级创新平台开展技术创新,显著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近年来,坊子区大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创新三项机制,发挥296名劳模和32名工匠人才资源优势,锻造了一支3.5万人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打造“成长摇篮”。该区依托企业研发实验室或厂房车间,打造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每个工作室由至少1名劳模工匠带头组建团队开展技术创新。目前全区已打造57处工作室,集聚劳模工匠116人,推出创新成果200余项。一线培养,激活“一池活水”。推行“师带徒”模式,在企业生产一线“面对面”“手把手”教授技能。如潍坊富源增压器的90后“潍坊工匠”许全亮带出的6名徒弟,均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以赛代育,拓宽“成长之路”。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平台,加快推进以赛促培、以赛促训,对成绩优异的产业工人,按照不同比赛级别分别给予奖励,充分激发其自我提升的积极性。今年以来,已组织参加区级以上比赛14场次。
  强化管理服务机制,实施梯次培育。该区将830余名技术成熟的产业工人作为种子工匠纳入培训体系,完善培训、帮带、晋级、考核、激励机制,推动产业工人向种子工匠、工匠乃至首席工匠晋升,目前已培养出“中国纺织大工匠”等一大批高水平技能人才。创新激励机制,将116名劳模工匠和385名高级产业工人“入库”管理,按照行业、岗位分类建档,对参与社会服务、技能竞赛、师徒结对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对排名前列的每年进行通报表扬,给予现金奖励,并优先推荐申报更高荣誉。如潍柴雷沃,获得雷沃工匠的工人可享受技能等级晋升,每月增发100-500元补助,参加技能竞赛获奖者优先参评三级工匠,激发了职工创新创造的热情。
  探索引领带动机制,带动助推产业发展。该区改变过去劳模多为工业领域产业工人的单一现状,主动把农业领域优秀带头人纳入劳模培育体系,培育创建了玉泉洼、水墨庄园等40多个工友创业园,吸纳5000余名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人均年收入达到6万余元,同比增长200%。同时,建立劳模工匠“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乡村”长效机制,在媒体开设劳模专题节目,建设劳模广场主题公园,全方位、多形式展示98名市级以上劳模工匠的先进事迹,在全区营造尊重创新、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张承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坊子:三项机制推进“产改”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