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给汽配市场一个合法的“名分”
一周前,京城各媒体以《北京大型汽配城只有一家“完全”合法》为题,对北京汽配市场的混乱无序及违法情况进行了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目前,事态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据新华社最新报道,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贸处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该处并没有审批过一家直接以“汽配市场”为名义的汽车配件市场项目的立 项。对于北京市发改委的“答复”,笔者甚感“震惊”,难道遍布全市的大大小小的数千家汽配城、汽配店、汽配门脸都是非法的?难道与汽配市场息息相关的开车一族享受的都是“黑市”服务?
对于北京的汽配市场,用一句俗话讲最为贴切,那就是“爱恨交加”。“爱”是因为作为开车一族,离不开汽配市场,需要经常跟汽配、汽修市场打交道。“恨”是因为目前汽配市场有不少的“汽配”完全就是“黑店”和“宰人店”。笔者曾经历过两次与汽配打交道的经历,感触颇深。
第一次是刚拿驾照不久,开了单位一辆旧车外出办事,办完事后居然挂不上挡了,甚是着急。把车留在停车场在附近转了转,发现一汽配门市,请人家经理帮忙看看。人家看了看就说没离合油了,于是花50元买了一桶离合油,经理给灌上,当时就感觉人家真热情、真懂行,碰上好人了。第二次开了另一辆旧车外出办事,办完事后车居然打不着火了,附近也有家汽配店,请人家帮忙看看,经理打开发动机盖,张口就说发电机坏了,换一个3000块钱。情急之下只好打电话让单位管车的同事来,同事一看说是发电机线路的接头松了,没啥大事,接上后就开走了。后来我就想,假如当时一咬牙换了发电机,岂不成了冤大头?由此对这样的汽配市场感到不可理喻。
如今北京的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240万辆,每年有许多新手上路,恐怕绝大多数的司机跟笔者一样只会开车,并不懂汽车的修理门道,遇到汽车抛锚或故障时,依照目前混乱的汽配市场,上当受骗在所难免。
笔者以为,汽配市场是伴随汽车市场的发展逐步壮大起来的,今后汽配市场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对于目前这种没有审批但却是“事实”存在的问题,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尽快就汽配市场的“存在和发展”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尤其是要尽快规范起来,给汽配市场一个合法的“名分”,因为这既是依法管理的需要,也是有车一族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市场的需要。
来源:人民网—《中国汽车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