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qjk 发表于 2023-3-6 20:52:14

“35岁门槛”、“双休”“调休”这些话题,冲上热搜!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一些职工关心的热点议题也火上了热搜“35岁门槛”“8小时工作制”“双休”“调休”……
全国人大代表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赵皖平
建议将3天春节法定假期增加至5天

加上一头一尾两个周末
将春节假期延长至9天
取消调休制度
让老百姓安定过年,过个团圆年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u8aTDbSNG7qPic1tFz7er0F6uZ3ysiaTibfREKzqibkFD9Dw5gD16bd5qicyPomMv99o21Qfoib1AA5P6IickNZyzIyng/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这一建议引发网友热议,登上热搜截至3月1日中午,阅读量达2.8

建议春节连休9天不调休
赵皖平认为,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最重要的节假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娱乐生活日益丰富,物质和娱乐逐渐成为春节附属物。返回家乡探望父母亲人,才是中国人最核心的情感需求,同时也是新时代背景下维系年味最重要的因素。

当前春节7天小长假包含双休日和调休,“满打满算其实休了三天”,而调休更是让春节假期“变了味”,人们疲惫感攀升。“还没陪伴父母几天就要复工复产,老百姓心里不痛快,干活也使不上劲,年味自然就变淡了。”

因此,他建议将春节法定假期由3天增加至5天,加上一头一尾两个周末,将整个春节假期延长至9天,取消调休制度。

工小妹梳理发现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们就部分企业“996”、35岁以上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建议适时调整“双休日”等内容频频发声,职工权益保障成为密切关注之一。


建议实行“隔周三休”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专职副主任熊水龙拟提交提案,建议适时调整“双休日”,试点开展周休日实行“隔周三休”的制度。3月1日,“建议调整双休日试点隔周三休”的词条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一。

熊水龙认为,“双休日”实行近30年来,较好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保证了国民的休息权和健康权。但是,每周两天的休息日不利于国人开展经常性的旅游活动,造成节假日期间出现扎堆外出旅游消费的现象,从而带来了交通拥堵,景区人满为患、餐饮酒店价格高涨等社会问题。

为此,熊水龙建议,加强对调整“双休日”的调研,适时调整“双休日”,如试点开展周休日实行“隔周三休”的制度,即首周休息一天,次周休息三天。“这样做既保障了公共休假制度的刚性约束,又提供了全年多个分布均衡的‘三天小长假’,还能助力分散休假、缓解旅游高峰压力。”他说。

建议对八小时工作制加强监管
“加强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休息权保护,对企事业单位八小时工作制的执行情况加强监督管理。”全国政协委员、编剧蒋胜男带来《关于加强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休息权保护,对企事业单位八小时工作制的执行情况加强监督管理的提案》。

蒋胜男在提案中指出,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和工作条件并未得到充分保障,一些单位和行业存在违反八小时工作制度的情况,不可轻视。

“许多员工每天要工作超过12小时,甚至达到16小时以上。”她认为,超时工作、无偿加班、“996”等问题,对于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家庭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严重违背了劳动法规的规定。

蒋胜男指出,一些公司甚至采取不合法的加班方式,例如以“动态优化”“每月KPI增长”等以无限制的“业绩”与失业、岗位边缘化等挂钩,让职工“自愿加班”“避峰下班”等手段,不但逃避加班费用支付,更将劳动者加班时间模糊化以逃避法律责任。

“如果加班三至四小时乃至更长,对于一些大城市的劳动者而言,生活调整时间甚至睡眠时间都被吞噬。短期看是加快马力往前冲,但过度疲惫只干不休,必然会导致自然规律的反噬。”

对此,她建议,充分落实八小时工作制,保护劳动者休息权、健康权。加强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休息权保护,对企事业单位八小时工作制的执行情况加强监督管理。

建议部分岗位向35岁以上群体倾斜
近年来,“35岁就业门槛”持续引发热议,职场上的“年龄焦虑”一度成为舆论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拟向大会提交《打破35岁职场门槛,建设中高龄劳动者友好社会》提案。提案中建议:“加大反年龄歧视就业立法和执法监督力度,加强对中高龄劳动者就业服务,加速培育人尽其才劳动力市场,加快建设中高龄劳动者友好社会。”


吕国泉在提案中指出,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提出“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35岁职场门槛”与社会发展趋势背道而驰,不仅侵犯了中高龄劳动者就业权益,造成就业市场恶性内卷,劳动者只能趁年轻赚快钱,没有时间精力提高职业技能,且有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导致人力浪费与人才断层。

吕国泉建议,要强化法律制度保障,明确就业年龄歧视判定标准,增加监管处罚可操作性,对各年龄段劳动者给予平等就业保护,要求用人单位不得将年龄作为招聘、晋升或辞退的红线。对用人单位有形或无形的年龄限制的做法,加强劳动行政监察和群众监督,加大惩处力度。加强普法工作,引导劳动者运用法律保障平等就业权,要探索建立录用中高龄劳动者激励机制,对聘任一定比例的用人单位给予一定补贴,机关单位应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探索放开公务员考试35周岁限制。

“在企事业单位层面,应当适当开放招聘时的年龄限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说,35岁左右的劳动力是职场上的“生力军”,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企事业单位应结合实际,考虑不同种类工作的特性和年龄匹配度,对于一些需要丰富经验和阅历的岗位,应当向35岁及以上的群体倾斜。


鼓励大学生,不要满脑子“央国政”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认为,社会变化快,很多人都想稳一点,有更多安全感,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仅仅是大学毕业生的问题。可能需要一段过程,大家慢慢就会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而不是停留在几十年以前。

倪闽景认为,一方面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要鼓励大学生,不要满脑子“央国政”(央企、国企、公务员),也要想到现在有广阔市场,去做一个有价值的小的科创企业,将来可能成为独角兽,既对社会作贡献,也会给自己带来非常美好的有挑战的人生。

他表示,做公务员,进入以后一眼看到了头;但在科创企业里,(前途)是看不到头的,很难想象的。我们鼓励大学生做各种各样的尝试,不要觉得社会变化很快就求稳,正因为社会变化快,大学生的机会才多。

倪闽景还表示,实际上,从就业来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远比本科就业率高,收入也高。本科所学,进入单位可能用不上,将来机器都可以替代一般的白领工作,而有一技之长的人是很难替代的。斯坦福大学等学术性大学喊出了“技能第一,知识第二”,他们的观念就是知识是共享的,技能是私有的,技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在这个层面,职业技能会越来越得到重视,现在实际上已经开始发生改变了。实际上所有的教育都是职业教育,这需要全社会的理解。

他认为,让从事职业学习的孩子觉得骄傲,收获好的待遇,社会的发展正在往这个方向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35岁门槛”、“双休”“调休”这些话题,冲上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