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qjk 发表于 2023-3-14 21:46:23

修改文章的四条原则

一篇文章刚写完后,总要进行修改。修改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深化主题的过程,是不断调整文章结构的过程,也是美化词语减少差错的过程。
“金越炼越纯,文越改越好。”作家契诃夫说:“写作的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他还说:“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为此,必须抛弃那些认为文章写好后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要争取多改几次,力求使作品完美。
修改文章要遵循什么原则呢?

明确主旨
修改文章的第一条原则是主旨要明确。文章的主旨引导着整篇文章的结构、材料、语言。改文章首先得审视思想,围绕主题甄别观点。
修改文章的第一条,就是要把主旨弄稳了。主旨一般是不会轻易变动的,要变动会使文章大伤筋骨。所以,在写作前先要把主旨考虑好。
在保留原主旨的情况下,修改的目的是使文章的主旨更加深刻而集中。即让文章达到有深度有厚度的程度。作为文章的作者,应当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审视现实,才能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写出正确的主旨和有水平的文章。

内容准确
修改文章的第二条原则是内容要准确。在修改中要关注地名、人名、职务、时间、计量数字的准确,认真加以核实。对有疑问之处要进行查询。比如,某报纸上曾发过一篇文章,提到《南京条约》时说:《条约》规定了割让香港,“赔款二千一百万银元”。在这里,用“银元”显然不妥当,应是二千一百万两白银。
人民日报总编室的编辑坚持一条“铁律”:所有调查,一定要与关键当事人“面对面”。这种认真负责地对事实进行核对的态度,守住了新闻真实准确的生命线,保证了导向的正确。
除内容真实准确外,还要考查背景材料的真实准确。有人在引用古诗词时,张冠李戴,把唐诗说成宋诗,把秦观的词说成苏轼的词。有人写文章用引语不是引自原著,而是从别处抄来,而所抄之处本身就是错误的。文章引用网上的一些“猛料”更要小心,一不留意就会跌入失实的泥坑。

结构合理
修改文章的第三条原则是要调整好结构。托尔斯泰说:“力求用尽可能完美的形式去表现构思的成果。”文章的结构是文章的一个框架,好文章的结构是严谨的、完整的、合理的。有些文章虽然有不少“料”,但读了以后感到凌乱,令人摸不到头脑,印象不深。问题出在何处?就出在结构没有安排好。
文章结构通常有递进式、总分式、并列式等,各有优点。
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从导语到主体、背景、结尾。
通讯的结构比较多样化,纵式结构使脉络清楚,横式结构体现视点跳跃,时空交错结构使文章有起伏变化。
写完一篇文章后,为了更加突出效果,可以适当调整结构。调整结构的目的,是为了文章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紧密有序。
作家杜鹏程写《保卫延安》这部小说时,初稿达一百多万字,作品杂乱无章。后来,他多次调整结构,九易其稿,压缩成30万字,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
清初剧作家洪昇在创作《长生殿》时,两次推倒以前的构思,再次合理安排各种曲牌、曲调在剧本中的位置,做到前后不重复,时时吟咏修改,十余年三易其稿,使布局和结构安排巧妙,作品精益求精,足见其辛勤与严谨。

语言生动
修改文章的第四条原则是使语言更生动。好文章离不开优美的语言。修改文章时一定要在语言文字上下工夫,把语言写得流畅、生动、形象。修改语言的基本点包括:改正错别字,改正标点符号,删去重复之处,把不通顺处改通顺,改正语法错误之处,把抽象的语言换成生动的语言,等等。
法国作家福楼拜认为,修改是天才的重要标志。为了使自己的作品成为精品,他一次又一次地进行修改、殚精竭虑地锤炼文字,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在一篇作品中转折处的8句话,他改了又改,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才算满意。他对自己写的剧本,也是从结构、语言、舞台说明方面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直到满意为止。福楼拜说:“不管是哪种弊病,只要我们学生能针对病因,对症下药,修改到位,相信我们学生的写作水平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俗话说:“米淘三遍沙子少,文改百遍质量高。”好语言是磨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自古以来,修改文章是写作的基本功。只要我们努力养成良好的修改文章的习惯和能力,就能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稳,到达一个新的境界。


(作者系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培训部主任、文学硕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修改文章的四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