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qjk 发表于 2023-3-14 21:56:45

主题确定后,可选不同角度

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当文章主题确定后,自己写出来的文章往往会与别人雷同,比较普通,没有什么特点。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如果你能从不同的角度加以选择,这个难题便可迎刃而解。

写作角度指的是写作者如何恰当地选择和处理创作素材。由于写作者选取的角度不同,所呈现的人和事就会不同。角度选得好,文章就会胜人一筹。

常用的角度有宏观的、中观的、微观的,有正面的、反面的、侧面的,有现实的、历史的、情感的,有综合的、单一的、交织的。

不论选用何种角度,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题,使文章达到独辟蹊径、立意高远的目的。同一个主题,同一个事物,选择不同角度,所呈现出的文字会显得丰富多彩,新颖生动。

今年春节前夕,某微信公众号推出了以“说过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写稿要求“重点放在‘过年情思’上,最好能勾起大家的回想与共鸣。”

围绕这一主题和写作要求,不同的作者从各自的角度写“过年”,使整个征文活动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


选“春晚”这一角度


北京一位资深媒体评论员选择的角度是“春晚”。他说:“提起春节,人们自然而然便想起央视‘春晚’。作为特殊的‘年味’,四十年来,‘春晚’承载着人们无限的快乐和期许。”

他从1983年开始的央视第一届“春晚”说起,回忆起“春晚”上的许多精彩片断,从而指出,“春晚”‘已经成为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文化的盛宴,成为除夕夜不可或缺的温馨陪伴,成为岁末年初庄重的仪式之一,许多人都能从中找到共同回忆。“春晚”不仅标志着一年的平安结束,也预示着新一年的崭新开始。


选“春联”这一角度


陕西延安的一位融媒体中心负责人选择的角度是“春联”。他在文章一开头就开门见山地说:“每年过年,家家户户都喜欢写春联,贴春联,目的是祈愿祝福,增添喜庆气氛。因此,春联就成为我国春节这一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部分。我爱书法,所以每年过年都要写春联。”

接着,作者回忆起自己二十多年坚持每年春节前写春联的经历,同时也为近年来“印制好的春联”进入而感叹。他无奈地问道;“贴那印好的春联到底有多少年味呀!”但他下定决心,年关将近,于我而言,不管多也罢,少也罢,春联还是要写的,我要让那份年味在我的心中浓起来,浓起来……


选“亲情”这一角度


人民日报的一位高级纪者选择的角度是“亲情”。他从“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和“不管多远,回家过年”说起,指出“过春节,吃喝玩乐,样样齐全。但更核心的东西则是亲情。”

作者在描述了许多家庭中春节家人聚在一起“那叫热闹”“高兴得乐开了花”的场景后认为,家庭和睦,亲情浓厚,这一中华民族的好传统,在春节期间进一步得到了升华。他感慨道:“啊!亲情,这是我们的根,这是我们的血脉!她使我们伟大的民族更伟大!更强盛!”

选“多元化”这一角度


我也参加了这次“说过年”征文活动。我选择的角度是“多元化的春节”。我首先写了自己最近几年“过年情节一直比较淡化”的表现,而是在春节期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当然,我也十分赞同许多人的“重视”“热闹”,放鞭炮,出境游……

我认为,时代在变,人们的观念也在变,生活方式自然也在变。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需求趋向多元化了,因此,多元化的春节是必然的结果,这并不奇怪。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过春节就是迎接春天的到来。只要春节过得健康,过得舒服,过得开心,这才是最重要的。我的结论是:多元化的春节,一样精彩!

还有一些参加征文的作者分别从“拜年”“圆梦”“年味”“回忆”“年俗”“传统小吃”等角度撰文,使整个征文活动呈现出百花齐放、竞相争艳的画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在同一个主题下,只要开动脑筋,是可以找到许多入手的角度的。而选择哪一个角度去写,则是与写作者的经历、情感和写作经验分不开的。

选好角度后,再认真地选材,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安排好结构,运用好语言文字,取一个好标题。这样,一篇有观点、有情感、有血有肉的文章就脱颖而出了。



(作者系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培训部主任、文学硕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主题确定后,可选不同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