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新闻真实性 整治网络乱象
最近,中央网信办组织召开全国网信系统视频会议,部署开展“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广大网民纷纷为这项行动拍手叫好。整治行动目标任务明确
……
这项行动的工作目标要求包括,整治“自媒体”乱象,破解“自媒体”信息内容失真、运营行为失度等深层次问题,维护网上信息内容传播良好秩序。
这项行动的主要任务是聚焦社交、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类型重点平台,针对“自媒体”造谣传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等突出问题,坚决打击,从严处置,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整治网络乱象的行动已进行多年,为何至今乱象仍未收敛,有的地方还越演越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一条病态的产业链已经形成。这条产业链就是:蹭热度----引流量----涨粉丝----变现钱。
在违规营利行为的驱动下,有的“自媒体”通过不当评议、胡乱解读、片面曲解公共政策、社会热点事件获取热度,借机推销售卖商品、课程或服务,接受用户打赏,开通付费咨询,在直播间带货;有的在重大案事件发生后以恶意揣测、散播阴谋论、关联集纳等方式挑动公众情绪、制造次生舆情;有的刻意选取民营经济、家庭矛盾、婚恋生育等高关注度话题,发布争议性、误导性言论煽动对立、撕裂社会共识;有的打造违背公序良俗的“励志网红”,哄骗利诱老年人、残障人士摆拍视频、开设直播,骗取网民点赞、打赏、捐赠等。
凡此种种,都会产生不真实的新闻,甚至产生谣言和有害信息。有的“自媒体”编造虚假事件与离奇故事,臆造各种事件发生原因和推测结果,盲目跟风,移花接木,冷饭热炒,“标题党”横行,误导网民。
加强对新闻真实性的认知
……
在整治网络乱象的工作中,健全管理体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要求督促网站平台严格落实政策法规要求,完善“自媒体”注册、运营、关闭等环节管理细则,加强账号名称信息审核,从严审核认证材料,加注专业领域类型明确标识。
目前,许多“自媒体”人不但政治意识不强,而且新闻学的知识十分贫乏。他们对新闻的理解还只停留在“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认知上,停留在新闻即绯闻的认知上。他们对于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这一条道理还不懂,对于新闻的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指导性、群众性和党性原则更是茫然。
由于对新闻的真实性缺乏整体认识与理解,某些人理不清新闻真实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不清个别真实和整体真实的关系,也不了解违背了新闻真实性是逾越了传播的底线。这样下去,失去了作为一名“自媒体”人的起码要求,失去了“以信为本”的形象,有的人播发了虚假消息不仅不以为然,而且还因吸粉吸金而自鸣得意。这种状况再也不继续下去了。
严格“自媒体”准入门槛
……
互联网乱象中的信息失真,有的可能是非故意失真,是轻信传言造成的;但是,有的却是故意失真,是有意识的造假,这就是撰稿人和编辑的问题,是违背新闻道德的表现,严重的会触犯法律。
为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必须严格“自媒体”人员的准入门槛,要加强对“自媒体”人员的培训。凡是政治思想水平及新闻学基础知识不合格者,不准进入“自媒体”。凡多次明显违规不改者,应驱逐出“自媒体”。
其实,每一行业都有一定的规定,这是个常识问题。做广告的要懂广告法,做食品的要懂食品安全法,小商小贩也知道哪个地方可以摆摊哪个地方不行。而某些“自媒体”是没有严格门槛的,谁都可以入,进入后想说啥就说啥,又不用实名制,这个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所以,应当对制作“自媒体”的人普及法律与新闻学基础知识,进行有关业务知识考核,合格后才允许运行。这样,可以使虚假新闻大幅度减少。
这项工作,可以列入健全管理体系的工作,先试点,然后推进。在督促、完善中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加强新闻知识的普及,尤其是要加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的教育,才能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引导媒体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人心,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互联网企业和媒体人要有责任感,应当以实际行动促进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还网络环境一片净土。
(作者系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培训部主任、文学硕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