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探索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实践之路—— 一场职工与企业共赢的双向奔赴
图为杭州湾信息港集体协商现场会(资料图片)。
记者曾晨路报道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指出,民营企业要在企业内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构建全体员工利益共同体,让企业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员工。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杭州已探索实践十八年,形成了“职工得实惠、企业得效益、经济得发展、社会得稳定”的和谐劳动关系新局面。
统筹协调聚合力
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早在2005年,杭州就在全国率先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是全国最早由工会主推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的城市之一。
从先行先试,到探索制度破冰,到着眼整体性制度设计,杭州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践中不断实现着首创性突破。2011年,开展以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为重点的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2018年,聚焦中小微企业集聚的园区,在全国率先实施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和标杆园区,形成企业单建拓展到企业、产业园区(特色小镇)、乡镇(街道)、区县(市)和市“五级联创”体系;2022年,杭州市总工会出台《关于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实施意见》,聚力实施“八大工程”;联合市发改委、市人社局等部门出台《杭州市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先进单位培育认定办法》,明确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梯级体系……
机制更加完善、责任更加明确、分工更加细化,杭州经过十八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党委领导为核心、政府负责、工会协调、三方运作、企业和职工主体参与、法治保障的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格局,形成了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评估为载体的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模式—全面深入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动态发展链条。
“八大工程”促和谐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疫情交织叠加使得劳动关系呈现非标准化、非从属性和多元化等特点,对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杭州市总工会聚焦主业,聚力实施“思想引领、组织建设、协商协调、权益维护、素质提升、困难帮扶、品质服务、数智赋能”等八大工程,全面推进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工作。
随着“八大工程”的落地实施,外卖小哥陈国龙被“迎”进工会组织,享受到了技能培训、免费疗休养等一系列工会福利,心定了,送起外卖来也更有劲了;在理想连线集团,工会制定“三关心、四预警、五必谈”制度,明确企业制度修订、建设方向调整等重大决策需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在这里,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民主管理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他们的获得感成色更足;临安则重点在行业推行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把技术工人的技能和贡献作为工资收入合理增长的主要依据,目前已惠及350余家企业的3万余名职工,企业和职工实现“双富裕”“双提升”;在桐庐,工会“共享法庭”服务站发挥工会调解与司法审判各自优势,有效减少当事人诉累,有力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做有方向、干有抓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更加健全,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内容日渐丰富,一批创新性、突破性、标志性成果开花结果,职工与企业实现双向奔赴,“企业关心关爱职工、职工爱岗爱企”和谐文化在杭州不断得以弘扬。
助力发展显成效
和谐创建激发企业、园区发展的不竭动力,能够为杭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入选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工业园区的杭州湾信息港对此深有体会,一组数据或可说明:园区引进培育35名国家级人才,吸引3万余名海内外创业创新者,集聚6家主板上市企业、4家“独角兽”企业、101家估值超亿元企业、11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由2014年全年的170万元增至2022年1—10月的41亿元。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形成“职工得实惠、企业得效益、经济得发展、社会得稳定”新局面已成为一种共识。截至目前,杭州市累计有6.8万家企业参与和谐劳动关系创建,5.4万家达到创建标准。其中,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9家,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3家,省级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118家,省级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园区12家,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园区1家。
“从工会职能来看,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是‘牵头抓总’的统揽性工作,是工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举措。”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戴建平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发展,在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深化民主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推动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