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声筒”当休矣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这样一类干部:习惯当“传声筒”“中转站”,遇到困难绕着走、碰到难题往上交,缺乏攻坚克难的锐气和斗志。这种干部,群众戏称为“传声筒”式的干部。时下,一些党员干部身上仍然存在着“传声筒”式的作风,其突出表现是:对上级的安排和指示,原封不动地照抄照搬;面对矛盾和困难,不是往上推卸,就是往下转发,既不思考,也不研究,更说不上担当作为,生怕承担一丁点责任。这种懒政怠政、违背作风建设初衷的作风,与担当实干、干事创业格格不入,必须得到纠治。
“传声筒”式的干部作风,在落实上级的指示和任务时,表面上看是不折不扣、原汁原味,事实上是“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其结果必然是远离实际,脱离群众,掩盖矛盾,危害事业。“传声筒”式的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尸位素餐,无所作为,既不愿直面矛盾,更不敢担当作为,对推动工作、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起不到任何的积极作用。
干部就要起到干部的作用,干部就要“在其位、谋其政”,就要想方设法解决矛盾和难题,就要主动担当作为。“传声筒”式的干部作风,得治!
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各项事业发展能否取得良好成效,关键在干部,关键在干部的作风和能力。当前,一场旨在巩固拓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成果,持之以恒纠作风顽疾、补能力短板的“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正在我省如火如荼开展。“传声筒”式的干部作风,与“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要求背道而驰,我们决不能置之不理、姑息纵容。一方面要努力营造“追赶超越人人奋进、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干事创业氛围,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者撑腰鼓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砥砺知重负重、真抓实干的强烈担当,锤炼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另一方面要加大问责力度,通过严格考核奖惩等手段,倒逼“传声筒”式的干部必须尽责、勇于担责。对于因不良作风造成一定后果的,还应依纪依规从严处理。只有这样,干部才能担当作为,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石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