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个“小技改 大产出”项目创效3760万元
来源: 南方工报汕头招商港口高度重视创新工作室的作用发挥,于2016年成立温伟军劳模创新工作室,现有核心成员11人,其中工程师4人,技师4人。2021年12月,该工作室获广东省总工会命名“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近年来,工作室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收获了累累硕果。
“小技改”
破解工人登高作业难题
走进温伟军劳模创新工作室,记者便被满墙的成果展示所吸引:“滑动式集装箱防台桥锁”“集装箱单箱吊具旋锁状态检查系统”“一种自卸式袋包专用货叉”……其中,最令温伟军引以为傲的是“滑动式集装箱防台桥锁”的成功研发,这对沿海港口集装箱的防台风作业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工人登上十数米高的集装箱堆场垛上作业,本就是分秒必争的作业,但一边是旧式防台桥锁,工人要耗费不少的时间和力气去旋转拧实;另一边又是风雨欲来的紧迫。”于是,温伟军下定决心“改造它”。
时间回到2004年底,温伟军敏锐地察觉旧式防台桥锁耗时耗力这一缺陷。两锁扣间距的调整采用滑动式构造是否可以改变这一不足?他将构思画在一张张图纸上,经过数次修改、打样,“滑动式集装箱防台桥锁”终于成型。两锁扣扣紧到位后,用手柄锁紧,由于手柄与滑杆采用特殊配合设计,不管集装箱怎样冲击振动两个扣都不会松滑。“不需要借助工具,徒手就能完成作业。”温伟军自豪地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在多个港口码头、集装箱货场推广使用。”
汕头招商港口以“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新驱动,目前取得“小技改、大产出”项目100多个,创新攻关成果82个,其中“港口大型设备防风安全及风力自锁防爬器研制应用”获得中国港口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提升输运服务质量”获得第四届中央企业QC小组成果发表赛三等奖,较大的成果应用转化65个,合计创收金额3760万元,节约设备维修费用970万元。
“传帮带”
年轻“小白”成长为技术能手
工作室不仅创造了经济效益,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汕头招商港口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载体,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共计21场,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共计35场。选派优秀员工参加省、市技能比赛,以赛代练,以强过招,促进技能提升,共计45人次,8场次。
开展技术能手选拔赛和“传、帮、带”的师带徒活动,以老带新,传承经验,发挥劳模引领作用。在刚结束的广东省第十一届“金锚杯”海员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集装箱正面吊司机决赛中,该公司选手辛桂洵拔得头筹,他说,得益于公司“师带徒”制度,自己从一个“小白”成长为技术能手,“从中收获了许多。”
此外,工作室成员林加盛取得二级技师、张旭富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林锦源获得汕头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吴东平获得招商局授予的招商局集团“有突出贡献的高层次技能人才”荣誉称号。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未来,工作室将继续创造更多为职工、企业乃至社会解决实际困难的创新项目,以点带面发挥引领作用,助力港口高质量发展。”温伟军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