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美人鱼”的“两栖”生活 痛并快乐着(多图)
http://img.dahe.cn/2011/06-04/100733835.jpg
跃出水面的郑茜仿佛就是童话里的美人鱼,身姿婀娜,水珠四溅,梦一样的感觉。http://img.dahe.cn/2011/06-04/100733836.jpg
表演开始前,郑茜望着深蓝色的“海水”,静静的坐在岸边。每到节假日,她每天要连演5场,真的有点儿倦了。
精致美丽的面容,婉转悦耳的歌声,美得令人屏息。正在热映的《加勒比海盗4》中,美人鱼惊艳登场。
关于美人鱼的种种,大多来源于童话和传说。而我们的身边却有着真实的“职业”“美人鱼”。
她们,在人工配制的“海水”里,和鲨鱼共舞;她们,在喧闹的城市里,过着异于常人、却简单普通的生活。
登台
穿上“鱼尾”,
她们化身“美人鱼”
没有童话、电影中的惊世之美,25岁的于琳和郑茜,原本只是会游泳的普通女孩而已。
如今的她们,却因职业而变得不同寻常。作为海洋馆的“美人鱼”,周而复始,她们穿着“鱼尾”,在深5米的“海底”,翩然起舞,演绎着神秘而浪漫的美人鱼传说……
“海洋”大池的正上方,于琳蜷坐在“岸边”。
昏暗的灯光洒在她身上,布满金灿灿的鱼鳞,贴身的红色“鱼尾”勾勒着她的腿部曲线。
急促的音乐催促,她自然地把“鱼尾”甩下水,站在“岸边”拨水“预冷”。
下潜,美人鱼登场。
15分钟演出,5个来回的下潜、上游。一口气要憋二三十秒,每次浮出水面都深深地大口呼吸。潜水镜成为她们唯一的工具。
没有童话里美人鱼的金色卷发,没有电影里美人鱼的精致妆容。她们的工作,注定每天素面朝天。
“刚来的时候,我烫了头发,还烫了大卷,可美了。”于琳说,那精心打扮的发型很快被“冲毁”了。
“总要下水,方便面也泡直了。”郑茜笑着说。
http://img.dahe.cn/2011/06-04/100733837.jpg
一个旧窗帘隔出的更衣间,郑茜在这里完成现实到童话的华丽转身http://img.dahe.cn/2011/06-04/100733838.jpg
“海水”会刺激皮肤,每次表演完郑茜都在脸上擦一层Baby油
海底
她们的冷暖,鱼说了算
总在水里泡着,水温她们却做不了主,得看鱼儿们的需求。
表演的大池和海底隧道连成一体,是海洋鱼类的大本营。
冬天,“海水”被加热,夏天,水温则会下调。暖则30℃,凉则20℃出头。不论哪个季节,水下和地面的温差都舒服不到哪儿去。去年冬天,于琳从燥热的房间走出,下水遇冷水一击,鼻血扑哧喷了出来。
“赶紧上来,不敢下水了。”要知道,她身边打盹的鲨鱼对血腥是多么敏感。
无声的世界,翩然起舞
童话中,美人鱼变成了人就会失语。
而在她们的生活中,一旦“变身”“美人鱼”,就会失聪。
“海底”是无声的世界。
表演时,讲解员在外面讲得天花乱坠,她们实际上什么都听不到。在幽暗的“海底”,她们漂移、舞动,没有音乐的旋律,全然无声的舞蹈。“练得多了,旋律都在我们心里。”郑茜说。她们说,在安静的海底世界“溜达”,能让人忘却一切烦恼,有着别样的美好。
http://img.dahe.cn/2011/06-04/100733839.jpg
郑茜很享受这深蓝的“海底世界”,她说在里面什么也听不到,可以什么都不想,这里只有鱼、只有童话
幕后
“痛并快乐着”的两栖生活
“痛并快乐着”,郑茜这样概括她的“美人鱼”生涯。
每天一早,郑茜和于琳都要“分工”——一人“主外”,扮演“美人鱼”,一天演出四场;一人“主内”,干些给海洋动物准备食物等琐碎的活。
要么,在海底深处,和斑斓鱼群共舞。要么,在等候室里,等待下一次登场。美丽的鱼尾,成为最大的负累。被鱼尾“捆”住双腿,腰、手臂、脚蹼,成为动力来源。
演出谢幕,“美人鱼”气喘吁吁地回归地面。“像体育达标,跑了一场800米。”郑茜说。潜水,水压引起的眼耳不适她们都亲身经历。郑茜的眼睛胀疼,酸困得像没睡醒。于琳则耳朵嗡嗡响了一个月,别人说话她都听不见。
这碗青春饭月薪近2000
水下那简单纯粹的美好,终究短暂。每月近2000元的工资,除去租房、消费,也剩不了多少。
做内勤时,她俩则都会抽空看看书。新闻杂志、专业书籍,她们都“瞧着玩”,想多学点儿东西为将来做准备。“这是碗青春饭。”她俩都很清楚。之前的“美人鱼”最长的也干不过4年。
感冒是家常便饭,生理周期也变得不太准。“有时感觉感冒就没好过。这都算职业病吧。”于琳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结婚生子,就不适合总泡在水里的工作。她们都计划着,再过一两年就转行。毕竟“这一行干不了一辈子”。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