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经开区总工会当好新业态劳动者“娘家人”
《山东工人报》(2023年05月18日 第A2版)本报讯 “我是从临沂来威海打工的,加入工会之后,我有了一种踏踏实实的 ‘归属感’。”今年4月份,在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韩乐坊商圈工作的外卖小哥于涛,在工会工作人员的现场指导下,通过手机实现“线上入会”,当天和他一起同批入会的外卖小哥有78人。
近年来,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立足开发区经济业态多元、新就业群体规模大的实际,积极探索“党工共建 融新促治”机制,大力实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行动,为他们提供各项关爱服务的同时,还把他们纳入城市基层治理大格局,充分激活新就业形态群体新动能。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依托“街道总工会—商圈工会—社区工会”三级组织体系,按照“网格化+铁脚板+微信群”工作机制,发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等工作力量,开展“工会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找工会”活动,深入外卖站点、快递网点、网约车平台和物流公司,逐个开展走访摸排,同步建立工会组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基本信息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目前,共成立单独或联合工会组织18家,辖区内1983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全部加入工会。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还在建强服务阵地上下功夫,紧密结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流动性大、分散性强、户外工作时间长等特点,按照 “党工共建、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打造了 “1+N+X”服务阵地280余处, “1”即社区、商圈园区党群服务中心, “N”即网格驿站、快递网点等,“X”即示范商户、药店等,通过这些服务阵地免费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歇脚、饮水、热饭、充电等服务。
结合 “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还联合社区、商圈、物业公司建立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清单,针对新业态职工开展“365服务项目”,每月设立一个专题,组织各类主题活动、上门慰问40余次,开展“暖新四送”活动30余次,让新业态职工充分感受到工会的温暖。
此外,为让新业态劳动者拥有更多归属感、获得感和荣誉感,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通过搭建多元化载体平台,充分发挥新业态行业特点,推动新业态劳动者积极融入城市基层治理大格局,有效提升城市 “微治理”水平。
通过开展 “亮身份·当先锋”活动,选聘40余名外卖小哥担任 “流动网格员”,以“随手拍”形式,反馈安全隐患、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组织新业态职工配合街道社区开展消防安全、反诈骗宣传等活动,打造 “移动宣传站”;牵头成立4个 “红色速递”志愿服务队,参与各类志愿服务490余人次,充分彰显出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模范作用。 (夏丽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