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应对通货膨胀 控制物价更重要
时下,全国各地都有在增加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以及低保标准的提高,笔者认为工资涨难抵物价的飞涨,控制物价上涨,尤其是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比涨工资更有效。其实社会工资是一直在上涨的,比较一下10年前的工资大家就知道了,2000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 9371元
月平均工资为:780.9元。2010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7147元月平均工资为:3095元。
但是大家的生活压力感觉如何呢?大家可能会说物价涨得更快,生活压力不小,对吧?就拿现在的100元和10年前的100元能买什么?
100元早已不是10年前真正意义上的“大钞”。从日常消费品的角度来看,10年间的物价水平上涨非常明显。从米、豆油、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来看,最低的涨幅也在两倍以上。100元钱的购买力明显下降,如果跟10年前相对比,购买日常消费品,现在的100元钱,只相当于10年前的50元左右。
国内物价水平高不高,这是个相对的概念,比如说我国日用化工品、手工艺品、家用电器的价格在国际上处于低端水平,然而,商品房的价格、医疗费、学费同其他国家相比却处于中高端水平。所以,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人们有关涨工资的呼声其实是因“新三座大山”引起的。 诚然,通过提高企业普通职工的工资收入可以提高他们的购买力,进而将“三座大山”矮化成“三座小山”,但另一方面我们尤其不能忽视,因为提高工资与物价上涨是对孪生姐妹,是经济现象中的相互制约和影响着的两极,不可能孤立存在。如果不认真分析普通职工的工资之所以低的原因,无视经济规律的作用而人为地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其结果必然是工资前脚才涨,物价后脚就紧跟而上,从而造成名义工资虽然上涨,但实际工资却保持不变甚至下降的局面,如果真是这样,企业普通职工非但没有从工资上涨中受益,相反还被“雁过拔毛”般夺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一杯羹,于是,其最终的受害者依然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
所以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涨工资的最好方法就是控物价,如果把物价水平控制在老百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即便工资涨得慢一些,还不至于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相反,工资涨得快,物价跑得更快,这样的涨工资,就是害大于益了。
刘明
工资涨得快,物价跑得更快,这样的涨工资,就是害大于益了。 谢谢新平老师鼓励 不控制物价,单纯靠涨工资,通货膨胀会如放出笼子的老虎 有一定道理 。 控制物价易说难做,但老师的观点还是可行的 谢谢以上四位老师的关注! 文章一气呵成,读后让人明明白白,不得不信服地接受。 谢谢崔老师关注!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