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偷拍请勿杯弓蛇影
山西工人报新闻事件:近日,广州地铁8号线“大叔被疑偷拍自证清白后仍被曝光”事件引发关注。6月11日,该女子公开道歉。女子所在大学6月12日就此事回复记者称,学校对此高度重视,已联系属地警方及当事学生了解核实情况,将按程序依规依纪处理。
无独有偶,四川成都的何先生发帖称,自己在地铁上被两名女子指责鞋面装摄像头偷拍,后经过警方调查证明其未偷拍,但他认为女子事后道歉并不诚恳,他不接受并打算起诉对方。目击者介绍,被两名女子指责对方偷拍后,当事男子配合地铁安全员和两名女子的要求,在地铁上脱鞋检查。
“地铁偷拍乌龙”事件,更值得反思的是什么?
唐山客
大叔蹲在地铁上聚精会神玩手机,却被一旁女子疑为偷拍客。尽管女子当场查看了大叔的手机相册,未发现任何偷拍照片,却依然对大叔进行了“严正警告”,并在网上曝光大叔是 “猥琐老头”“不是第一次作案”“动作娴熟”等。事实证明,女子确实误解冤枉了大叔,其在网上曝光大叔的行为,涉嫌侵犯大叔的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
平心而论,从网上曝光的图片看,大叔当时蹲在女子脚边摆弄手机,确实有一定的偷拍嫌疑,同时地铁是偷拍、猥亵行为的高发区。女子的过错在于,其当场确认大叔没有偷拍行为后依然在网上曝光,向大叔身上泼“偷拍”的脏水。如今,女子已经通过公开道歉等方式承担了责任,取得了受害人的谅解,应该也从事件中得到了教训。这种情况下,各方对这一事件的关注、监督也应适可而止,要避免反应过激、发力过猛,更不应逾越法律底线。
对涉事学校来说,其也应考量女子对大叔的侵权行为是否在校规的调整范围内,如在校规调整范围内,学校固然可以处分;如不在校规调整范围内,学校也不应刻意处分。而且,即便学校要处分,也应结合相关行为的情节、造成的社会影响、悔错表现等因素作出符合“比例原则”的处分,不能为了迎合部分舆论一味从重处罚。
同时,网友在围观该事件过程中应保持理性,守住文明和法律的底线,杜绝网络暴力,杜绝对涉事女子和大叔进行人肉搜索、恶意揣测、人身攻击,避免陷入一场负能量的狂欢。相关网络平台也应承担必要的责任,加强对网络发言行为的关注,对借此事件恶意炒作、侮辱、诽谤他人的账号及时采取封限措施,维护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环境。
透过此番事件,人们应该能得到什么警示,吸取哪些教训?如何使用 “网络麦克风”,如何把握好网络发言、网络参与、网络曝光的边界和红线?如何以一种健康、文明、有序的姿势参与对相关事件的围观和讨论?这些,是风波过后更应引发思考的事情。
防偷拍有必要,也要防“多疑症”
丰收
“大叔被疑偷拍自证清白后仍被曝光”一事尚未画上句号,紧接着又出现“男子乘地铁被指鞋面装摄像头偷拍后自证清白”。这两起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点,是涉事女子均认为自己被偷拍,但事实证明相关男子并未进行偷拍,被冤枉了;涉事女子事后写“小作文”曝光或道歉无诚意等,均引起社会争议。
在智能手机时代,人人持有摄像头。由于现实中出现过某些喜欢偷拍他人隐私的 “变态狂”,所以,女性在公共场合也随之增强了防范意识。这本身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从上述两个案例看,这种防范意识似乎过头了。将未偷拍自己的人怀疑为偷拍者,要求无辜者自证清白或配合检查,也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后者。
人都是有尊严要面子的,当无辜者被人怀疑搞偷拍,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指责、被强迫检查,无辜者的心情无疑是既委屈又愤怒,但没有其他选择,只有配合检查才能证明清白。当事实证明无辜者没有偷拍他人,此前的指控不亚于一次公开凌辱。因此,如何维护无辜者的合法权益,也值得思考。
就上述两个例子而言,涉事女子的态度让人很难接受。一个是大叔已经自证清白了,涉事女子仍然进行曝光;另一个是涉事的两名女子一个道歉了但语气不诚恳,另外一个没有道歉,也正因如此,何先生表示不接受并打算起诉对方。可见,事发后相关责任方没有采取正确的解决方式,也会导致事件继续发酵。
无辜者可以理解女性怀疑自己被偷拍时的心情,但涉事女性也要站在无辜者的立场,思考这种事情如何收场。比较理智的做法是,以最诚恳的态度向无辜者道歉,以取得对方原谅为目标。如果认识不到的自己的错误,那么就要做好应诉的准备。
尤其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如何避免这种冤枉无辜者的“偷拍事件”发生。在手机无处不在的今天,一个人拿着手机是正常使用还是偷拍他人,如果他人无法判断就指责对方在偷拍,似乎是一种草率行为,既容易伤害无辜,也可能给自己惹来麻烦,让出行之路不顺。
如何避免“摄像头时代”的多疑与误解,以及误解发生后如何化解矛盾,也是有关专家、有关部门需要思考、破解的问题。怀疑他人偷拍也要有证据。而一旦冤枉他人,在道歉之外应该还有其他恢复无辜者名誉的措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