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绿色发展观,全力办好大运会
原标题:践行绿色发展观,全力办好大运会成都大运动会开幕在即,从场馆建设到赛事保障,成都大运动会在筹办方面,都更加凸显绿色、低碳的办赛理念。为全力保障赛时绿色出行,大运会期间,将使用1340台新能源大巴和1100余台新能源小车用于交通服务,龙泉赛区配备了50台氢燃料车用于赛事保障。这两天,相关车辆已陆续完成调试并交付。成都大运会还将参照北京冬奥会,在赛后发布《成都大运会绿色低碳办赛报告》,提炼典型案例,形成大运会绿色低碳实践遗产。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于7月28日在四川成都举行。这是我国迄今为止举办的第三次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派出运动员参加这届大学生运动会。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即将迎来世界体育史上的又一高光时刻。大运会尚未开始,现场的“绿色因子”比比皆是,无疑,这将是一次全面检视我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体育盛会,令人值得期待。
践行绿色发展观,让大运会成为我国“绿色窗口”,共同见证中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年来,在这一生态理念的指引下,我国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目前,全国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的能耗,较2012年已经累计降低了36.2%,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各领域的节能也取得显著成效。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自看一看。我们说得再好,也不如外国运动员的亲身体验。据悉,除了赛事保障,在场馆建设上也更加凸显环保理念。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香城体育中心是大运会水球项目的比赛场地。在建设之初,香城体育中心融入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外围利用透水混凝土进行路面铺装,不仅可以高效渗水、透水,保持路面干爽,还可以将自然雨水留存下来,循环使用。整个大运会期间,1340台新能源大巴和1100余台新能源小车用于交通服务,50台氢燃料车用于赛事保障。面对如此的“绿色景象”,相信外国运动员一定会留下深刻的“绿色感受”。
践行绿色发展观,继承冬奥绿色遗产,让大运会蕴含更多的“绿色因子”。北京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奥会,也因此而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双奥之城”。北京冬奥会除了场地场馆新颖别致外,最亮眼的景色就是环保。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在设计、生产、发放等各环节着力践行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理念。例如,装备收纳包所使用的纱线,都是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制品生产出的环保纱线;包装袋采用生物可降解母粒制成,180天降解率可达90%以上。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主赛区标志性场馆,也是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冰丝带”是一座环保节能的绿色场馆。场馆采用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最环保、最高效的制冰技术之一。国家速滑馆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方式制冰,碳排放趋近于零。这是奥运史和世界上的首创。体育场馆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完全可以复制到大运会场馆,给人们带来一种绿色新理念和绿色新享受。
践行绿色发展观,把大运会打造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板。党的二十大做出了实现生态文明现代化的制度安排。建设生态文明是维持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我国作为《巴黎协定》的签署国,庄严地向世界作出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言必信,行必果,我们说到做到。落实降碳减排目标,需要各方面齐心协力,不但包含工业、农业等众多领域,在体育赛事活动中也要秉持这一理念。当今体育比赛,不仅仅是一种竞技较量,更是一种绿色低碳的环保较量,一个国家的环保质量如何,生态文明状况如何,从一项项体育赛事中就能借一斑而窥全豹。
党的二十大做出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目标宏阔,令人期待。现代化国家首先是生态文明的现代化。充分利用各种契机,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实践化,也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让我们以成都大运会为契机,始终贯穿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这根主线,力求把大运会办成一次绿色低碳的大运会,共享体育盛宴。(李红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