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山里的光明 ——国网忻州供电公司在五台县抢险救灾积极复电
山西工人报盛夏的五台山,山花烂漫、林海涛涛。7月底,受强台风“杜苏芮”影响,位于五台山南北麓的五台县、繁峙县部分区域电力设备严重受创。据排查,共造成6条次10千伏整线、14条次支线、410台配变停运。
7月29日,五台山一带大量水汽凝结,形成最大280毫米的强降雨,五台县成为忻州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国网忻州供电公司立即启动防汛应急响应,主动对接市、县政府部门,动态掌握雨情水情变化,克服施工环境复杂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全力控安全、抢复电、保民生。
五台县供电公司石咀供电所成了电力抢修临时指挥部。市、县两级班子成员,运检和安监等专业部门人员驻扎在这里,每天查看现场、汇总数据、研究方案、调拨物资。
7月31日,雨势转弱,石咀供电所全体人员身披雨衣、脚穿雨鞋,分组轮流巡视所属的10千伏线路,统计电网设备受损情况,沿线安抚受灾群众,为雨后即将展开的灾后抢修工作摸排底数。
暴雨过后,8月1日,烈日当空,湿气如蒸笼升腾。在石咀乡铜钱沟河道浅滩上,该所4名抢修人员吃力地拉拽导线,迈着沉重的步伐缓慢前行。刚拉完一相导线,他们流下的汗水已浸湿衣服。顾不得休息,他们将导线一头用绳子拴好吊起给杆上的同事,便赶忙回去牵引二相导线。
地处五台山北麓的繁峙县神堂堡、柏庄乡一带,险情同样考验着电网人。
7月31日清晨,雨势稍弱,神堂堡电工组值班人员张建刚立刻赶去现场查看供电设施。因信号塔受损,他无法与抢险指挥部取得联系。山路湿滑泥泞,他深一脚、浅一脚步行5公里,直到手机有了信号,第一时间上报了受灾情况。
得知神堂堡乡配电线路大部分电杆被冲毁,抢修一队迅速赶往神堂堡。线路的一旁,洪水裹挟着泥沙滚滚而下,河道较往常宽了3倍到5倍,临河道的杆塔被损毁。抢修队一边监控水情,一边实地勘查、确定方案、调集物资,开展抢修。
17时,所有抢修机械、人员、物资全部到位。10名抢修人员上杆、放线、接线、紧线、扎线,有条不紊展开抢修。次日2时,神堂堡第二台200千伏安变压器成功送电。
“尽最大可能降损,用最短时间复电。”面对夜间鏖战、路况复杂、风雨不停等多重考验,抢修队员始终坚守现场,通宵达旦开展抢修工作。饿了,他们就地啃一块面包;累了,他们就以地为席休息一会儿。
8月2日,随着道路部分恢复通行,当电力工程车开进位于五台驼梁景区的湾子沟后,眼前的一幕触目惊心———近两年刚通车的柏油路损毁严重,路外侧的护栏拧成麻花状搁浅在河道中间,湍急的水流穿行在巨大的石头之间,摧毁的大树、冲垮的桥梁、倾倒的电杆和混在泥泞中的电线随处可见。
在黑崖堂村,几名电力抢修人员麻利地操作着,为临时抢险指挥部供电,并利用应急电源车送电到村口的变台,保障乡亲们照明等基本用电需求。在楼子坪村,发电机刚送到村口就受到了乡亲们的欢迎。在湾子沟村,一个大娘领着残疾的儿子给抢修人员送来了矿泉水,并暖心地邀请大伙去家里吃饭。
据统计,国网忻州供电公司共组织15支抢修队伍、200余人开展抢修,除调拨发电车5辆、发电机25台外,还有电杆、线缆、瓷瓶、金具等各类电力物资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受灾现场。截至8月3日24时,忻州全域受损电力主干线已全部复电,两条10千伏线路支线、24台配变、388户居民全面复电。目前,抢修工作仍在进行,该公司已利用应急电源车、发电机等设备为受灾群众临时供电。 张雅宁 马亚运 高岸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