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职业本科招生就业“双丰收”变“长丰收”
山西工人报张筠
据媒体报道,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今年新增本科专业7个,由过去的23个增至30个,招生计划达到6297人,比去年增加1100多人;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成为今年录取榜上的一匹“黑马”,录取分数力压部分老牌本科院校……今年的招生季,不少职业本科院校增设了新的专业并且扩大了招生规模和范围。前不久,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职业本科招生7.63万人,同比增长84.39%。
不但招生 “叫好”,而且就业 “叫座”。职业本科展现出 “真香”魔力的背后,实则是毕业生喜人的就业情况。据报道,不少优质职业本科院校的学生还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 “预定”。职业本科毕业生整体呈现出技术技能高、综合素质高、就业质量高、社会认可度高等典型特征,在招聘市场上受到普遍青睐。可以说,我国从2020年开始试点的职业本科教育已“开花结果”,取得了招生就业“双丰收”的阶段成效,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坚守职业本科教育的类型定位。我国的职业本科有自身的类型特征,既不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 “复制版”,也不是职业教育专科的“加长版”。职业本科人才培养以职业为逻辑起点,直接从具体的实践场景出发,基于实践场域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复合能力培养和复杂操作技能训练及技术改进,更加强调解决实践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突出技术技能的复合性。
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职业本科必须根植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重点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对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培养国家急需的创新型技能人才、现场技术人才和卓越工程师。目前,一些院校以所处的地域为依托,推进构建区域产教联合体,提高了办学实践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度,实现了院校与产业布局同频共振;在产业发展上,构建行业产教共同体,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无缝耦合;在人才培养上,通过科教融汇推进院校专业学科发展,实现学校、企业、行业等多主体育人,与区域整体联动、彼此赋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参照系和标尺,根据紧缺型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办学特色建设模块化课程体系,灵活优化调整专业和课程,让培养方案与现实岗位需求的人才素养相适配。
我国职业本科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办学成果,但对办学规律的探寻、模式的探索、范式的建构当驰而不息、稳步推进。相关部门可加快完善职业本科院校和新增专业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准入、退出和淘汰机制,并根据办学质量评估结果动态调整专业布点和招生规模,严防出现个别高职院校以升本为目标的异化。试点院校也有必要认真总结经验与不足,强化优势、补齐短板,持续提升育人质量,让招生就业“双丰收”成为“长丰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