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的往事
雨伞的往事中午下班突降暴雨,正好小区门口新开一家雨具店,我进去买雨伞。望着琳琅满目的雨伞、雨鞋,想起小时候雨天上学的往事。
记得我上小学二年级时,在煤矿工作的姑父送个我一双旧雨鞋,鞋面子上有好几处裂开,邻居张叔用板车内胎皮给补上裂口。下雨天,我穿到学校同学们特羡慕。那时我们雨天上学,用装化肥的袋子披在身上挡雨,防止被风吹跑,腰上系上绳子固定。夏天下雨,父母手巧的同学穿草鞋,大部分同学都是赤脚上学,脚被玻璃渣划破是常有的事。冬天则是用稻草搓成绳子,缠在棉鞋上,草绳吸水,很快就把布底棉鞋浸湿了。寒从脚下来,冻得瑟瑟发抖。
1982年我上小学五年级,那时下雨天同学们都是清一色的黄布雨伞,伞面是厚黄布刷上桐油,伞骨架是竹子做的,一把雨伞重两三公斤。风大一点,我们把雨伞收起来,紧紧地抱在怀里,任凭风吹雨淋,因为风大,我们“逮”不住它不说,还担心被风吹“翻”了,折断伞骨架。这种雨伞怕“焐”,夏天气温高,湿漉漉的伞面上不一会就生满芝麻粒大小的霉点,霉点像被印上似的难以清除掉。为此,班主任老师特意在教室后排腾出空儿,给我们晾雨伞。
那年冬天下雪,我穿上了草窝子,是用麻和稻草搓成“混合绳”,编成鞋套,尺码比棉鞋大一号,套在棉鞋外边。编这种“草窝子”的手艺是从东北那边学过来,比草绳裹棉鞋好看,也耐穿一些,棉鞋上裹几层塑料布,既防水又保温,在当时比较流行,村里洪集也能买到。
我上初一的时候,终于有了第一双雨鞋。那年夏天父亲到县城开会,中午在百货公司门前,顶着烈日,排了两个多小时才买到的。父亲说,排到他时,只剩最后一双,还是42码的,没的选没的挑,排在他后面的人很多人没有买到。雨鞋尺码很大,我穿时要塞上一大团棉花。我对这双雨鞋非常爱惜,用软布蘸水轻轻擦拭鞋面上的泥垢,鞋底上的泥是用小竹片小心翼翼地剔除。擦好以后,放在树荫下晾干。我初三那年春天,个子长了一大截,雨鞋合脚了,鞋底却老化脱胶了,一拃长的裂口,用了半瓶胶水也没黏上,只好卖给废品站。
我的生日是中考的前一天,姐姐送我雨鞋和雨伞作为生日礼物。雨鞋是老北京布鞋一样的款式,浅口的。雨伞是和卓别林道具一样的黑色长把,那时叫“洋伞”。考场设在县城,我坐大客车去县城,考试那天,大雨滂沱,新雨鞋、新雨伞派上用场,天气凉爽,心情愉悦,考试超常发挥,得意洋洋的我,考完最后一门,竟把装雨鞋、雨伞的袋子落在考场,回到家我心疼地直掉眼泪。
读高一的时候,开始流行自动伞,伞把上有个小按钮,轻轻一按,“砰”的一声,雨伞便打开了。不过,开伞的时候,要看前面,有一次我弯腰卷裤脚,同学打开的伞面把我推倒在小水坑里。后来参军到了江南,营区附近有家制作雨伞的小厂,闲暇之余,我和战友都爱去那里玩,五颜六色,用途不同的伞,让人眼花缭乱,仿佛在花园中散步。(夏忠) 中间有乱码哈 五颜六色用途不同的伞,让人眼花缭乱,仿佛在花园中散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