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班组”养成记
“劳模班组”养成记——记新天钢天铁公司烧结厂四烧车间丙班
◎王钢柱
【班组简介】
新天钢集团天铁公司烧结厂四烧车间丙班,成立于2019年,现有员工27人,其中男员工21人,女员工6人,平均年龄43.5岁。班组担负着125平方米烧结机的生产任务,紧紧围绕生产实际,优化指标、精益操作、不断挖掘自身潜能,为烧结生产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劳模班组”。
“丙班真是一匹‘快马’。”7月5日,在新天钢集团天铁公司烧结厂四烧车间“赛马墙”前,很多员工在驻足观看该车间6月份的“赛马”成绩,纷纷对丙班取得的亮眼成绩表示夸赞:碱度稳定率100%,全铁稳定率100%……
四烧车间丙班不仅是天铁公司烧结生产稳产高产的领军班组,还是一支获得过众多荣誉的班组:先后荣获新天钢集团“百强班组”、天津市总工会第四届班组安全建设与管理成果一等奖、全国班组安全文化展板比赛一等奖、天津市模范集体等,是新天钢集团基层班组一张靓丽“名片”。
【班组精神】
好学乐学 团结进取 敬竞进精 勇争第一
从“小众”到“大众”,全员创新动力足
“环冷3号鼓风机加装翅热片,生产用水温度由过去的40摄氏度提高到了70摄氏度左右,不仅节省了大量蒸汽,缩短了白灰消化时间,还提高了混合料的料温和透气性。”7月2日,班前会上,班长白文清指着梁世琪、刘跃会,笑呵呵地对大家说,“这两个兄弟又为咱们班组拿下了一项创新成果。”
听到班长的夸奖,梁世琪和刘跃会站起身,不好意思地说:这都是大伙儿的功劳。
烧结机台车挡板螺栓经常会出现松动,如果不能及时紧固,生产中台车会因变形造成设备事故,影响生产。但在紧固螺栓时,往往因为螺栓转轴,一个人不能单独作业,需要两个人一人一把扳手,相互反向用力才能紧固。
“班长,这活干的太窝工了。”看火岗位工赵志勇,和工友好不容易处理完螺栓松动问题,满头大汗,喘着粗气跑来操作室向白文清诉苦。
“要想干活省劲,就得动脑子,大家看看有什么好办法,把这活干顺畅了。”白文清笑着,顺势启发道。
“我觉得套个管,加长一下扳手长度,或许可以省点劲。”赵志勇擦了把汗,想了想说。
【班长自述】
班长白文清:作为“劳模班”的班长,我会带领大家把“劳模班”的精神传承下去,把班组建设成为一个有高度、有温度、有亮度、有深度的班组,全面提升班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要不把上面扳手卡在台车帮上,不让它转圈,光下面使劲?”刘东斌歪着脑袋想了半天说。
“但是扳手还是需要用手扶着才能不掉,这不还得需要两个人?”赵志勇反驳道。
随着讨论的深入,方案越来越清晰了。白文清趁热打铁,拿着纸笔,带领大家到现场去测量尺寸、画设计图。图纸出来了,众人自发地去寻找材料、切割下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个“防止烧结机台车挡板螺栓紧固中转轴扳手”就做好了,几个人迫不及待地拿去试验。“新扳手”正好卡住台车上的螺栓,锁紧螺母时螺栓转轴的问题解决了。“这下好了,再遇到螺栓松动,一个人就能轻松搞定了。”赵志勇举着“新扳手”开心地说。
“以前创新工作就那么几个人参与,现在全员都在创新。”组员们说。班组通过开展岗位小革新、小创造、小发明、小建议、小经验、小节约“六小”技术创新活动,员工们从“小”“实”“新”入手,在技术革新、优化生产运行、提高烧结矿质量等方面动脑筋、想办法、下功夫,创新从“小众”走向“大众”,班组不仅小发明、小创新成果越来越多,学习工作氛围也越来越好。
“大拿”讲堂,人人争当“大拿”
【组员议论】
组员李晋军:虽然每天工作很辛苦,但是每天工作很开心,班组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集体,更是一个温暖的“家”,无论何时走进班组都会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上级评价】
烧结厂党委副书记王浩:丙班班组有活力、有实力、有动力,这些都来源于他们爱学习、肯争先、讲奉献、能凝聚,是名副其实的“百强班组”“劳模班组”,为烧结生产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丙班在鼓励人人创新的同时,针对员工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还创造性地开展了“大拿”讲堂活动,让每个人争当“大拿”,成为“大拿”。
四辊岗位工赵凤荣,是一个有20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师傅,破碎机在他的操作下,不但磨损小、故障少,而且破碎粒度合格率高,被称为“四辊大拿”。白文清鼓励赵凤荣加入“大拿”讲堂,让他为组员们授课。赵凤荣拿出看家本事,手把手教得认真,众人也学得仔细。“赵师傅还把自己的经验以文字形式总结出来,整理成了‘四辊疑难诊断宝典’,分享给我们,让我们记得更牢、学得更快。”关海红捧着“宝典”,骄傲地说,有了这本“宝典”,不仅本班组人员的操作技能突飞猛进,还带动车间整体操作水平的提升,燃料破碎粒度合格和设备故障率都取得了新突破。
随着班组“大拿”讲堂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组员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大拿”。配二岗位工高成刚通过学习,成为“皮带维护大拿”,一次,二转一皮带交接口起皮,高成刚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消除了隐患。配料工王彦山成了“天车大拿”,梭式布料岗位工张志成了“叉车大拿”,成品岗位工付海河成了“铲车大拿”……“我们班组‘大拿’比比皆是。”白文清自豪地说,“只要工作需要,他们都能随时拉出来持证上岗,保驾生产。”
班组不仅技术“大拿”多了,学习“大拿”也不少。他们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每次发现‘学习强国’里好文章、好课程,总要分享到班组群,大家共同学习。”组员李晋军说。工作之余,班组还经常开展“双人对战”“挑战答题”等活动,不仅在竞赛中提升了组员的文化素养,也在竞赛中增进了班组成员之间的感情。
一个班组一条心 兄弟姐妹一家亲
“我知道,大家对我批评教育都是为我好,这下可记住了。”前两天,李晋军因为去现场安全帽没系紧带子,上了班组的“违章曝光台”。
“小李啊,安全帽戴咱就戴规范了。”“带子不系紧看似事小,发生事故可是大事。”
班组兄弟姐妹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李晋军进行“批评教育”,看似严肃,实则温暖。班长白文清还从网上找来相关安全事故案例的视频让大家观看。
“一定下不为例。”李晋军说,“虽然违章了,受到了批评,惭愧但是感到了浓浓的关爱。”
“这也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敲响了警钟。”赵凤荣提议,以后工作中除了做好互保联保,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对其他成员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和提醒,只有全员一条心,才能把班组的安全网“织”紧密。
“班中是好同事,下班更是好兄弟。”说起前些天的事,王彦山竟然激动地说不话来。
原来,王彦山不是本地人,老家在永年县。由于离家多年,与亲朋好友交往不多。家里需要翻新旧房,缺少人手,王彦山犯了愁。
“兄弟,有什么难事了吧?”“有事就说,咱都是一家人,你的事就是我们的事。”王彦山的心事没能逃过大伙儿的眼睛。
王彦山知道,班上工作不轻松,支支吾吾就是不肯说出实情。可兄弟们却不依不饶,经过多方打探,终于挖出了“实情”。“那天下夜班,我急急忙忙洗完澡准备回老家收拾房子,看到弟兄们齐刷刷聚在车前等我。”王彦山说,以为班组出了什么事,正不知所措的时候,班长白文清说话了:彦山,啥也别说了,今天弟兄们一块去你老家给你帮忙。
瞬间,王彦山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接下来,只要是空班时间,班组兄弟们就集体去给他帮忙砌墙、抹面、打扫院子……每每提起这件事,王彦山总是说:“还是班组兄弟们最亲。”
“每个人都会为班组着想。”白文清提起班组的兄弟姐妹们,也总是激动不已。每次现场干完活,谁第一个回到班组,总是把屋里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水杯里的水打得满满的;生活中,谁家有红白事,兄弟姐妹们也总是忙前忙后;平日里,谁有心事或心情不好,几个人就坐下来一起“拉拉家常”……白文清说,“几句暖心的话,一个微笑,就能让大家开心工作一整天。”
曾经有人问白文清:“劳模班组”是如何养成的?白文清笑着说:“人人都把班组当成家来经营,人人都把组员当成亲人对待。”
图片1:班组全家福
图片2:班长白文清(中)和岗位员工在检查设备
图片3:班组成员在进行降本攻关数据分析
图片4:班长白文清(中)和岗位员工一起查看混合料水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