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力YL 发表于 2023-8-26 11:22:39

老家的村史馆(1285字)

老家的村史馆(1285字)
杨力
小小的村史馆,是农村老家的父老乡亲利用闲置的村委会民房升级打造而成。想当年,准备建造的消息刚刚传出,村民们奔走相告,不用村里动员,各家各户都纷纷把家中收藏的煤油灯、农具、旧书籍等有价值的老物件捐献出来。我家老父亲也非常着急,回到家四处翻找,看看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宝物,最后在一个旮旯角落找到一副早已不用的老箢箕。父亲祖辈都擅长竹编手艺,在家屋后的竹林盘里随便砍两根竹子,就能编出筲箕、箩筐、晒席等生产生活用品,这副老箢箕,以前用来挑牛粪,给菜地、麦田、秧苗施肥,农业机械化后,很多老物件一下就闲置了下来,现在村史馆能用上,让许多农村老人又找到了“废物”利用的价值。
因为在外工作,我每次回老家看父母,也必然去村史馆参观。黛瓦青砖,绿树掩映,让老家的村史馆质朴而厚实。一张张透着沧桑感的老照片,一件件述说着厚重历史的实物,一幅幅展现时代风貌的新农村画卷,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在乡愁中看到农村老家的质变。
前两年,一家“耕学田园文化基地”落地老家,许多城里的父母带着孩子来到这里,参与亲子游戏、沉浸式乡村体验等活动。随着各种实体项目被引入、孵化,村子里文化氛围浓了,一下热闹了起来。
我表哥也不甘落后,他原来在外面开饭店,这次主动“被孵化”回到村里,开了一家乡村私房菜馆。他也喜欢到村史馆参观,并把老照片上的一些生活用具借用到今天的私房菜馆中,很受城里人欢迎。同时向老一辈取经,把从前简单但实用的乡村菜谱重新开发出来,让一箸一筷熏染上乡愁与文化。
从村史馆建成到“耕学田园文化基地”落地,老家变成了自然美、文化美、发展美的三美示范村。这两年老家又建成了一个以农业观光为特色的农业风情园,通过打造农业种植、园林观光、教育科普、乡村游乐和农家休闲为一体的新概念体验式农业园,老家的文化产业渐渐形成了势头。
隔壁家的范姐刚30出头,过去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当“农业风情园”落户到家门口时,范姐勇敢地跨出家门,进入企业工作,并通过不断学习,成长为项目主管。在范姐眼里,她除了可以在企业挣工资,就近照顾家庭,还能接受一个文化企业带来的文化熏陶。产业振兴带动文化振兴,文化振兴助推产业振兴,老家的乡邻们都从中找到自信,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村里德高望重的陈大爷,每天都不忘去给芍药产业园的花地除草,他曾经在这儿工作了几年,上了岁数后仍干劲不减。芍药产业园是村里的村办企业,陈大爷来这儿做活儿图的就是个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只要有小辈劝他别干了,陈大爷就会揪着小辈的耳朵,让他去村史馆面壁思过。所有的幸福美好,都是从最初的刀耕火种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今天的人可不能忘本啊,发展了家庭经济,还要壮大集体经济。
今天的老家,不管道路两旁,还是院前屋后,都遍植鲜花与绿树,打造绿水青山,营造充满乡风文明气息的幸福农家小园。城里人寻着幸福的味道来到村里,在村史馆看过去、忆乡愁,在农家小园看现在、体验新农村新变化。
乡愁是什么?对于远离故土的人来说,也许是故乡的一幢老屋、一棵大树、一座山丘、一条小溪……小小的村史馆,装着老家的过去,也装着老家的未来,还装着每一个游子对故乡的永久惦念与牵挂。

dqqjk 发表于 2023-8-26 11:43:59

写得好,学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家的村史馆(128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