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发表于 2011-6-26 09:05:07

(古玩)暗藏上古玄机 不宜家中摆放的工艺品

      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怪兽;是为镇摄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而设置的一种冥器。《周礼》记载载说,有一种怪物叫魍象,好吃死人肝脑;又有一种神兽叫方相氏,有驱逐魍象的本领,所以家人常令方相氏立于墓侧。以防怪物的侵扰,还说这种方相氏有黄金色的四只服,蒙着熊皮,穿红衣黑裤,乘马扬戈,到墓圹内以戈击四角,驱方良、魍象。方良亦为危害死者的恶魔,人们就借助方相氏的力量来驱赶它们,所以有学者认为,使用镇墓兽的习俗,就是出“方相氏”的传说演化而来的。也有人根据早期镇墓兽头上的双角推测,镇墓兽应与“辟邪”或“灵神”、“士伯”等行关。
    从考古发现的情况考察,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朗,五代以后逐步消失。镇墓兽的制作,早则为木、骨质,陶质极少、以后主要为陶质和唐三彩。金属和石制品极为少见。
http://img00.hc360.com/gift/201106/201106221309215092.jpg不宜放在家里
    方相氏
    汉画像石中的方相氏通常是这样一种形象:人身兽足,似熊非熊,瞠目张口,赤身裸体,下蹲,作奔走捉拿状,是墓室中打鬼头目的象征。
    方相氏是中国古代傩祭(一种驱鬼巫术仪式)的主持者。在远古时代,原始先民对于人类自身的疾病、瘟疫和死亡充满着迷惑和畏惧,以为是某种厉鬼作祟。每遇此事,便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点燃火烛,戴着恐怖的如同"饕餮"(传说中一种贪婪凶残的猛兽)面具,跳着勇猛激烈的舞蹈,嘴里不住地发出"傩"、"傩"的呐喊声,以吓退厉鬼,这种驱鬼仪式就叫"傩"。方相氏就是"傩祭"的司仪官。
    神异经云:“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音皮)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名浑沌。”
    也作“混沌”,是古代的凶神。传说它形状肥圆、象火一样通红,长有四只翅膀、六条腿,虽然没有五官,但是却能够通晓歌舞曲乐。还有一种说法称浑沌是象狗或熊一样的动物,人类无法看见它、也无法听见它,它经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穷奇
    《史记·五帝本纪》道:“少?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少?又作少?、少昊,详见本文少昊目,《史记集解》注:“金天氏帝号。”;《史记集解》道此穷奇即共工氏。《史记正义》注引《神异经》道:“西北有兽,其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闻人斗辄食直者,闻人忠信辄食其鼻,闻人恶逆不善辄杀兽往馈之,名曰穷奇。”言此为大恶之兽。《左传》文公十八年亦道:“少嗥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服谗搜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嗥同?。《史记》当取此说。
    是中国传说中抑善扬恶的恶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猬的毛皮、长有翅膀,穷奇的叫声象狗,靠吃人为生。据说穷奇经常飞到打架的现场,将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恶行,穷奇会捕捉野兽送给他,并且鼓励他多做坏事。古人也把那种不重心意、远君子近小人的人称为穷奇。但是,穷奇也有为益的一面。在一种称为“大傩”的驱鬼仪式中,有十二种吞食恶鬼的猛兽,称为十二神或十二兽,穷奇就是其中之一。
    《山海经·海内北经》道:“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犬北。一曰从足。”首,头部;被,披散;?犬,详见《海内北经》此目。袁珂道“从首始”、“被发”、“在?犬北”、“一曰从足”等。
    杌
    ??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厌恶的恶人,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杌。”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神异经•西荒经》记“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杌。”已然是一派怪异扭曲的形象,与其说是魔兽不如说是生化实验失败核泄漏的产物
    《孟子·离娄下》道:“晋之乘,楚之?杌,鲁之春秋,一也。”?杌,音桃物。此谓?杌同乘与春秋,为国史名,楚史名《?杌》。
    ?杌一般作上古凶兽。《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敦同沌。此谓舜流放四凶,以?杌况鲧。鲧,禹父。
    《史记·五帝本纪》道:“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杌。”此谓鲧为颛顼氏之后。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神异经》注道:“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杌。一名傲很,一名难训。”
    饕餮:
    传说轩辕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是食人。”根据晋代郭璞对《山海经》的注解,这里说的狍?即是指饕餮。《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亦有传说为“龙生九子”的九子之一。
    后来,饕餮变成了图腾,刻于各种祭祀用的器皿之上。《吕氏春秋·先识览》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殷周时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其脑袋狰狞,双目炯炯,赫然有神,鼻梁凸出;首部有一双弯曲的兽角或足,其弯曲的方向似无定制,或内勾似羊角,或外曲似牛角;巨嘴大张,利齿如锯,嘴略弯曲内勾,或嘴巴紧锁。则作正面盘踞状,身躯拱起,头着地或水云气,两边有一对利爪,象狗爪或虎爪。两侧有一对肉翅,形如耳朵。
    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

来源:收藏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玩)暗藏上古玄机 不宜家中摆放的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