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将 发表于 2023-9-13 14:04:10

香港青年实地感受大湾区内地城市就业创业氛围:“对职业前景充满信心”

南方日报记者 孟健 钱明雅 马瑞婕 见习记者 陈子阳

“希望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来到内地逐梦!”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持续推进,大湾区内“9+2”城市融合进程加速,人员往来、活动交流逐渐增多,让不少香港青年亲身感受到内地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潜力。

如今,在“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等政策红利的加持下,香港青年“北上”就业创业蔚然成风,越来越多香港青年来到内地城市扎根,成为大湾区人才融合与经济活力的生动注脚。

最近,“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首期参与者代表接受采访,畅谈他们在内地工作生活的真切体验。他们纷纷表示,通过亲身感受,内地就业创业空间非常广阔,大湾区交流互通越来越便捷,香港青年可以在大湾区实现梦想。

关键词1 就业空间广阔

跨境“揾工”充满机遇

“在深圳,我看到更广阔的市场和职业前景。”谈及未来,2021年来到广东深圳工作的香港女孩朱颖琳信心满满。

“在传媒和广告领域,内地发展快,企业体量大,与我所学专业适配的岗位也更多。”对朱颖琳而言,大学毕业后留在内地工作,自己仿佛投身了一片充满机遇的“新天地”。

和朱颖琳一样,看准内地就业市场的广阔前景,是不少香港青年赴内地工作的重要原因。周盼就是其中之一,他通过“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入职香港中华煤气公司,岗位是市场营销。“内地庞大的市场体量,倒逼我们时刻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周盼说,当时公司有100多家线下门店,微信公众号矩阵有1000多万的关注量。

结束“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18个月聘期后,张浩晖选择留在了深圳工作,目前供职于上海翰仕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对于两地职业发展路径,张浩晖有着自己的观察。他说,香港的工作是线性发展,每往前走一步都有相对明确对应的职级与薪资,“而我更喜欢内地的非线性发展,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在广东工作,务实的工作氛围也吸引着张浩晖。

“在互联网公司,大家不分级别,同在一张办公桌上工作,同事之间交流没有阻碍,一抬头就可以讨论。”他认为,自由开放的职场环境,也能为个人成长提供广阔空间。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普遍被看好,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选择留下的还有毕业于华侨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李伟航,他入职了东莞毅兴塑胶原料有限公司,期待能在这一领域大展拳脚。“无论是衣鞋裤袜,还是饮食刀叉,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离不开塑料。”李伟航介绍,内地塑胶原料企业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广阔。

筑巢引凤,落地生根。如今,享受到“头啖汤”的周盼也选择留在深圳,帮助更多的香港青年。结束在中华煤气的工作后,他来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加入亚谛加速器,专门为到内地创业就业的香港青年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目前已累计帮助超过3000人次在大湾区扎根逐梦。

关键词2 企业贴心关怀

安心就业收获职业成长

“公司的培训对初来乍到的我来说,很关键。”香港青年谭天乐说。2021年大学毕业后,他通过“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入职中电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电”),来到肇庆市怀集县的水电站工作。

为了让实习生们尽快熟悉工作,中电专门安排了在职培训,并给他们提供了不少生活上的支持。谭天乐回忆,实习临近结束时,公司还特别安排了一场管理团队与实习生之间的交流会,帮助他们规划未来职业生涯。

和谭天乐一样,企业的贴心让不少参与“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的大学毕业生感到安心、放心,助益他们在职业发展初期收获成功。

参与“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并完成18个月聘期后,叶子铭选择留在内地工作。公司充满拼劲、闯劲的职场氛围深深吸引着他,“这段工作让我学会放眼未来、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叶子铭觉得,积极向上氛围能够让青年人驶上成长成才的“高速路”。

对于华商林李黎(前海·广州)联营律师事务所律师池宗晋而言,是这份工作让他克服了初来内地时的“水土不服”。

刚入职律所时,池宗晋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在工作语言方面,香港和内地在法律领域的遣词造句上有一些出入,需要将在香港常用的用语转化为精准的内地法律词汇。

如何适应?除了在工作和生活中日积月累之外,律所在专业方面给予的诸多支持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池宗晋分享,参与就业计划期间,律所开展了包括诉讼可视化、大数据检索、文书起草等各个方面的系统性培训。“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职场氛围,让我受益良多。”如今,池宗晋在起草法律文书时,同事依然会悉心协助他一起再三校对、精益求精。

除了职业上的助力,参与“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的企业也无微不至地关怀香港青年的生活。

为帮助香港青年更加了解内地发展情况、融入大湾区发展,袁铃怡任职的观澜湖集团还特别安排了香港青年到海南自贸港等地参观,并为他们申请了政府各项补贴,帮助他们更快适应当地生活。

“我比较勇于尝试,公司为员工休闲创建的协会我基本都参加了,比如跆拳道、跑步等。”在香港五邑总会科技创新项目主任吕俊宏看来,入职企业提供的员工福利让他很快便和同事们“打成一片”,交到了许多有趣的朋友。

关键词3 交流互信加深

舒心生活充满“人情味”

如何让香港青年更好地融入内地生活?

在众多来内地工作的香港青年中,叶文悦是“搭桥人”,也是“服务员”。他通过就业计划供职于香港工联会大湾区社会服务社,派驻广州工作至今,负责为香港同胞到内地升学、就业、创业等提供服务,创造机会。

“得益于此前在内地生活与工作的丰富经验,我能够为香港青年提供细致的服务。”叶文悦说,参与就业计划期间,他累计跟踪服务了2000余人次,举办了53场青年活动,帮助前来大湾区求学、就业和创业的香港青年舒缓情绪、链接资源,更好地融入大湾区。

周盼也提到,广东人社部门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的参与者量身定制了不少活动,比如组织大家到大湾区内地九市的企业参观、走访,亲身体验大湾区的发展情况,通过交流加深互信。

对在内地生活工作的香港青年而言,粤港澳大湾区的吸引力远不止于此。

“内地的包容不仅体现在职场上,各地的美食亦包罗万象。”在袁铃怡看来,深圳是就业创业的沃土,更是享受生活、探索生活的空间。她将工作中学到的新媒体技能充分运用到了生活中。在社交平台,袁铃怡还是个探店达人,谈起深圳各类美食时头头是道。

线上下单、扫码支付、24小时外卖到家等便利条件,也让香港青年感受到了内地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如果生病了,无论凌晨半夜,我只要在手机上打开外卖软件,动动手指头就可以下单买药,并且一般在30分钟内就能送到家门口。”目前在腾讯任产品运营的香港女孩吴颖欣表示。

对香港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助理技术服务工程师黄子量来说,参加“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的经历,还让他有了一份特别的收获。在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工作期间,他趁着假期,来到中山石岐“寻根”,探寻儿时长辈口中的家乡。“虽然最后只找到一座牌坊和少许历史痕迹,但对我来说已经很圆满了。”他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香港青年实地感受大湾区内地城市就业创业氛围:“对职业前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