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劲松 发表于 2023-9-21 10:43:43

武大郎炊饼与潘金莲咸菜

武大郎和潘金莲分属两个不同的性格,虽在同一屋檐下却是同一时代里怀有不同追求迥异的两个人,这些从书上就有了爱憎分明的界限,武大郎炊饼与潘金莲咸菜更是看起来密切却是毫无关联的两种东西,之所以把这两样东西联系起来,这应该和旅游有关,武大郎炊饼与潘金莲咸菜无形中成了旅游的幌子或是招牌,在旅游现场,游者总想买些当地的特产或是纪念品,以说明自己是“到此一游”,武大郎炊饼正符合这一口味,商家看你买武大郎炊饼,总会力劝你再买一些潘金莲咸菜,说是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大部分人笑纳了,试试倒也无妨,商家精明,游客也涨了见识,旅游的理由也就丰富了起来;看样子,“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是非常有道理的,于是审时度势,各地的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般多起来,而我们既获得了形式上的方便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许多新东西,看到了诸多不一样的风景,体会到了不同地域的精彩,了解到许多民俗,顺便还品尝了当地的美食… …,这些倒是和潘金莲无关。
生活是多彩的,旅游的意义也是多样化的,正所谓“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是颇有道理的,许多东西是你不走出去就无法看到的,有些情趣也是你不走出去就无法理解的,我一直信奉着“闯天涯”的理念,和天底下众多的驴友一样,常有“说走就走”的激情,虽然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因种种原因无法出行,只能在网上找些文章或是图片,寥以慰藉,倒也自成一章,颇有些自欺欺人的“阿Q”乐趣,心底下仿佛周游了世界,就连自己最想去的埃及也让我了解的异常透彻,就差身临其境了,私底下倒有些窃喜,仿佛白捡了便宜一样。
有些东西确是实实在在的,那就是我每年都会做一次远行。孩子两岁的时候我就带她去了上海,一是想带孩子去体验一下大都市的氛围,二是满足一下自己想看“第二故乡”的虚荣,此后的每一年我都会利用孩子假期的时间出一趟远门,成了习惯或是需求,特别是这几年,远行的欲望一直不曾离开,我把它作为了一种了解世界的方式,事实上我也真的学到了许多不曾了解的东西,它们在某一时刻里充盈着自己的回忆,在某一个寂静或是落寞的时刻,特别是在自己失落或是绝望到无以复加的时候,一次远行的片段或许就能唤起一瞬对生活的渴望,世界是美好的,身处异境的感受似乎更能够洗涤渴望旷远的心灵,有时候一帧延绵的景致常让人幻想隐远在尽头的风景,忽然就有了一探究竟的冲动,我珍惜这种感受,庆幸自己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边缘还能有如此清晰的震动,而不是波澜不惊的平庸。
湘西的神秘常让人神往,特别是如赶尸这样独特的风俗更让人心驰,于是到湘西的矮寨一探究竟,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当地的质朴和新奇,单是山坳里那一片幽静就足以让人流连;小时候对北京心驰神往,保留着对北京的幻想好多年后才到北京,一口气看完了几乎所有的风景,故宫、颐和园,甚至还专门找了一天去十三陵,了解古时帝王从生到葬的过程;还有桂林“甲天下”的绝美江景,苏州园林的小巧玲珑,上海的精致奢华,以及张家界绝无仅有的独特地貌… …;它们都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和不一样的心灵慰藉。
如果在某一个时段里还有一些失落,或者需要一点点的忘我,旅游也许是一种不错的方式,融在不同的风景里常能感受到不一样的自我,有一些天真,有一些沉醉,甚至有一些放纵,但不管是哪一种感受,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这个世界不一样的美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武大郎炊饼与潘金莲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