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找活干”的干部放胆干活
原标题:激励“找活干”的干部放胆干活近日媒体刊发了几则容错纠错案例:徐州市铜山区利国镇采用超常规做法招标解决水污染问题,被徐州市纪委监委依规对相关人员予以容错免责;涟水县文旅局超常规推进超百亿元项目落地投产,被涟水县纪委监委依规对相关人员予以容错免责;南京市建邺区南苑街道某社区超常规组织实施服务大厅改造,经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对相关人员予以容错免责……显而易见,容错纠错机制正有效运行,且由探索走向常态。
《人民日报》曾刊文呼吁:引导和激发基层干部主动找活干。“找活干”就是积极主动作为,坚持“先解决问题再说”,倡导“只为干成想办法,不为推责找理由”。复盘容错纠错案例,找活干是当事人共性所在。一事当前,他们没有选择“等万事俱备再行动”,而是边干边创造条件。因“积极履责、未牟取私利、回应群众关切、事后补齐相关手续、未造成不良影响”,他们都被予以容错免责。足见,推进容错纠错机制有效运行不是搞纪律“松绑”,而是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原则,激励“找活干”的干部放胆干活。
南京的容错纠错机制有“七看”标准,即对各地各部门和干部在创新突破、攻坚克难、干事创业中出现的失误或者错误,看性质、看初衷、看取向、看程序、看情形、看影响、看处置,厘清主客观因素,辨明态度后果,精准分类处置。南京还结合实际情况,梳理形成12项免责减责“正面清单”和12项追责问责“负面清单”,量化具化适用情形、性质、程度。把“三个区分开来”具体化,也已成为各地常规做法。精准才有力量,具体才能落实。无疑,容错纠错机制有效运行直接得益于具体化。
前几天新华社发文为“侧卧式干部”画了像:与“躺平”不同,“侧卧”不是什么事都不干,而是“想躺则躺、想站则站,时躺时站、忽躺忽站”,碰到有名有利的事则“站”出来,碰到无名无利,特别是有可能担责、有风险的事则退避三舍。不难看出,“侧卧”是习惯于“等”:凡事都要等上面发话才肯干,“没有文件等文件,有了文件等经验,有了经验再看看”。如此这般没有不误事的,实在要不得。变“侧卧”为挺膺担当,需要干部端正政绩观,需要用好优胜劣汰考核制度,也离不开容错纠错机制有效运行,激励干部放胆干活。
古语云:“使功不如使过。”这不是讲使用有功者不如使用有过者,而是讲善于吸取教训才能把事情越干越好。容错纠错也是以容促纠,使干部能够在总结教训中增强担当能力。“走在前、做示范”是在先行先试中干出来的。善于“使过”,坚持在“只容为公之失,不赦为私之罪”的前提下鼓励大胆试大胆闯, 让“找活干”蔚然成风,新的更大奇迹就会不断涌现。(刘根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