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换个角度看待“虎扑”评分
原标题:不妨换个角度看待“虎扑”评分近日,“虎扑高校评分”引发广泛关注,不少“机智评语”已经新晋为“网络热梗”。由于这些评价主要从学生视角出发,因而大多数舆论对此报以善意与宽容。这些令人忍俊不禁的“评语”,不仅一改大众对高校的固有印象,更是启发我们对“高校测评”和大学未来如何发展的重新思考。
本质上,“虎扑高校评分”是网络时代评价高校教育的一种新的形式。不同于“高大上”的专业机构排名,来自学生之口的妙语趣评,让人们倍感亲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评分的依据是学生个人的经历和感受,有点像“大众点评”“淘宝评分”“豆瓣评分”,类似于消费者对商家的“质量测评”,所以在趣味性与参与性上,胜过不少专业机构搞的“大学排名”。依托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体验,对所在高校进行评分和评价,也无疑给了学生们更多的话语权和表达空间,是对高校教育现状更为真实的还原。
有好评,必然有差评。不难发现,那些让人捧腹的“金句”,往往集中于对某些高校的吐槽。有人认为,“虎扑高校评分”仅仅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评价,容易以偏概全;也有人认为,部分评价属于主观臆断,缺少理性客观,可能会对某些高校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这些担忧不无道理。但是,既然“虎扑”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们发声的重要途径,“捂耳朵”“遮眼睛”的心态就要不得。与其贬低其“可靠性”“真实性”,不如正面看待学生对高校教育的关注和参与,积极回应社会对大学教育的期待与要求,通过学生反馈的问题,反思不足并着手改善,从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教育为本。
事实上,换个角度看问题,“虎扑高校评分”火爆并不是一件坏事。没有了第三方的过滤或干预,这些评价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高校学科实力、师资力量、科研成果等传统指标之外的“人文因素”。部分知名度不高的院校,就因为把学生放在首位、平易近人的行政作风等,“吊打”一众名校。这也表明,“双一流”等代表大学实力和层次的因素,并不是高校“好坏”的唯一标准,在校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同样不能被忽视。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其评价标准理应多元化。无论是高校管理者还是莘莘学子,都不必对“一家之言”看得太重。或许,“虎扑高校评分”对大学评价机制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提醒高校在追求特定“排名”“榜单”之外,还须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反馈,倾听社会的呼声,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环境。(孙君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