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3-11-24 15:31:26

为考研热“降温”不只看人数

原标题:为考研热“降温”不只看人数

近日,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结果公布,报考人数达438万人,比去年下降36万人。这也是该指标8年来的首次下降,引发各方关注。

据统计,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以每年20万到80万人不等的速度稳步上涨,在2023年达到峰值474万人,对比之前翻了一番还多。因此,不少人预测,由于“学历贬值”的风险和“二战、三战”考生的积累,“考研大军”还会不断膨胀。

报考人数过多,不可避免意味着一定的竞争。招收学位终究有限,考题导向复杂多变,如今终于盼到竞争者减少,报名的考生或许会长舒一口气了。然而据此就断定“考研热”遇冷,研究生学历“不香了”,倒也为时过早。

事实上,报考人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毕业生人数、考生同期安排、当年报考政策,等等。以去年同期为例,下半年就业形势不算明朗,出于“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的心理,先报考成为稳妥避险的选择,实际考试人数和报名人数也会存在一定出入。

我们期待考研回归理性区间,不只是在关注报考人数的波动,更希望从问题本身出发,给考生的焦虑心理“降降温”。近年来,“考研高考化”“唯学历论”等趋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应届毕业生普遍担忧“别人都在卷,自己没得选”。大量毕业生跟风选择考研,甚至放弃了其他的机会,是助推考研人数逐年走高的重要原因。考不上选择再战,心理压力倍增,考上了却不喜欢做学术搞科研,难免会不适应。若把读研的作用简单与“延迟就业”画等号,却忽视了充分比较和理性选择的过程,那么“人少好考”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焦虑仍会换一种形式存续。

不断膨胀的研究生招考人数,对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同样是一种压力。盲目跟风考研或是学术无人问津,都并非健康的现象,加强“分流”是有益处的。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代表提出“推进研究生招生和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并呼吁长期做好升学与就业选择的引导。下半年各地举办多场线上线下双选会、招聘会,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眼下,第27届全国高校毕业生秋季就业双选会正在深圳举行。结合社会人才需求的新特点引导毕业生理性抉择,从毕业生需求出发多措并举提供更多就业选择,才是对“考研热”有效的回应。

在大学生群体之中,往往将考研录取比作“上岸”,做梦都希望能拿到改变人生的“船票”,开往朦胧的远方。千帆竞发之间,唯有选定内心的航向并为之奋斗,方可期待“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畅达人生。(默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考研热“降温”不只看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