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发表于 2011-7-9 09:07:44

(古墓)东钱湖古墓为何难修复

宁波东钱湖南宋石刻公园西北侧的山坡上,有两座具有很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南宋和明代古墓葬。按照计划,这两处古墓葬稍作修复后将和游客见面。然而,原本打算今年五一完工的古墓修复工程至今陷于停顿状态。文保专家担心,如果工期长期停滞,将给这两处古墓葬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爱好者发现古墓两座古墓中的明代古墓位于半山腰处,看上去十分气派:鹅卵石铺成的墓道保持完整,长约30米;三座石牌坊残件立在墓道边,由于年久失修,显得有些破落;墓道两侧,堆积着几扇石栏杆,还有一些明代风格的建筑石构件。宋代墓位离明代墓的直线距离大约800米,规模比后者更大。神道第一二层平台上散乱分布着文臣、武将一对,均已卧倒,另有牌坊残柱及石享亭残件,雕刻古朴精美。该墓道虽遭破坏,但气势恢弘,形制清晰,墓前石刻基本保存完整。据介绍,这两座古墓是2001年时由几个文保爱好者发现的,随后被文保部门列为区级文保单位。被发现时,两座古墓均遭盗毁,但古墓周边的附属设施相对保持完整。有望跻身“国保”宁波市文保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两座古墓为原鄞县文管办公布的史渐、包桢、史涓三处墓道中的两座,“古墓的墓园建制庞杂、规模宏大,有官宦之气”。其中,公布为包桢墓南侧的明代古墓,经文保专家的甄别,认为此墓与包桢的身份相适,应是包桢的墓地,而边上被公布为包桢墓的墓葬,则应属包氏家族中的另外一人的墓。包桢,字子直,号梅雪,冠带散官,以子大魁资衔赠南京太仆寺主簿厅主簿,“他和包玉刚为一脉,都是传说中宋代名臣包拯包青天的后人”。宋代墓葬原公布为史涓墓园。文保部门经调查发现,它的主人其实是史曼卿。“包家与史家,都是历史上东钱湖一带的名门望族,其中史氏望族‘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据考证,宁波史氏家族后来整体衰落,不得已把大量在东钱湖的墓葬区转让给包氏家族,这就是东钱湖出现包氏族人墓葬区的缘故。”这位负责人说。来自市文保所的信息还显示,这两座古墓与南宋余天任墓道石刻、燕子窝墓道石刻、明代金字山石牌坊群、金忠家族墓葬群一起,有望以“东钱湖古墓葬群”的名义,跻身近期将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修复却陷停顿去年,宁波市有关部门决定对这两座古墓进行清理和修复,以扩大南宋石刻公园的影响。修复工程包括墓室封土、墓圈墙,以及神道清理修缮等。不过原定于今年3月开工、5月1日前完工的修复工程却迟迟无法完工。这是为什么呢?有知情人对记者说,工程遇到资金的缺口。“南宋石刻公园扩建工程已完工一个多月了,但对这两座古墓的修复却停了下来。这样四处散落的石刻、石像,很不利于保护,如果历史文明的符号因此而丢失,后果不堪设想。”东钱湖多名文保专家对此表示出深深的担忧。
来源:新民晚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墓)东钱湖古墓为何难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