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3-12-7 15:09:43

看到“假靳东”背后的真需求

原标题:看到“假靳东”背后的真需求

2020年,61岁黄女士(化名)离家出走寻找“靳东”,让“假靳东”现象浮出水面,利用短视频向中老年粉丝敛财的大批虚假账号被封。今年9月,专门针对中老年人的千万粉丝网红“秀才”被举报偷税漏税、欺诈粉丝,账号遭到封禁。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如今“假靳东”的阵地由短视频转移到公众号——一些自称“东弟”“瑞弟”的账号,先是利用视频号引流,诱导粉丝关注订阅号,之后在公众号中持续编造故事,博取粉丝的同情打赏。

“互联网弟弟”,卷土重来。新一轮的情感收割,手段更加私密。最近引发广泛关注的“71岁老人和订阅号恋爱”颇具代表性。一位外孙女发帖,姥姥关注了“瑞东弟弟陪伴你”“东弟陪姐姐”“瑞弟温暖相伴”等几百个相似的公众号和视频号,这些订阅号推送的文章内容多以第一人称讲述,叫订阅者为“姐姐”,不少推文配上了靳东等人图片,有的视频还模拟视频通话形式。这位“弟弟”一会儿诉说着对“姐姐”的深情,一会儿“要赢得比赛才能支持妈妈的药费”,一会儿“昨晚被120急救送进了医院”,总之就是需要“姐姐”打赏,帮助“弟弟”渡过数量多得出奇的难关。而老人认为推文是她喜欢的人发给她的,被家人带到警察局进行网络安全教育也无果。帖子收到近4000条回复,很多网友表示家人遭遇过类似状况,同样束手无策。

从“假靳东”到“秀才”再到“东弟”“瑞弟”,中老年人不理解直播、视频号、订阅号,玩不转社交媒体,错把虚假账号当真人、把推文当聊天记录,这是一方面原因。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弟弟”总是以“弟弟”这样一个被需要的角色进入“姐姐”视野,满足老年人在生活中鲜少能体验到的价值感,一些甜言蜜语更是直接击中了老年群体被忽视的情感需求。“假董卿”“一笑倾城”成为“中老年男性群体收割机”,道理同样如此。

最近北京师范大学对全国2000余位老人进行调研发现,“互联网追爱”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老年人现实缺爱,因此转向通过互联网寻求需求的转移、补充和丰富。绝大部分受访者回答,除了孩子的爱,老年人还需要异性的爱。然而,不少年轻人对老年人情感需求的认识不充分,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局限在亲子关系上,认为只要子女过得好,父母的情感需求就能够被满足,其实不然。类似认知误区对老人来说,也是一种压力和束缚。

曾经有人感慨,“假靳东”连夜消失容易,只是如果黄女士们的“真需求”还是找不到出口,“弟弟”依然会换个身份出现在“姐姐”们的信息流里。此话不假。种种看似难以理解的“闹剧”背后,往往是一群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被满足的人。帮助老人走出“互联网弟弟”的甜蜜陷阱,除了要加强技术治理、提高老人媒介素养之外,还得让老人在线下也感受到温暖与陪伴,各种骗局自然而然就会失去生存土壤。(维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到“假靳东”背后的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