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3-12-13 22:23:52

始终绷紧安全弦,持续书写丰收卷

原标题:始终绷紧安全弦,持续书写丰收卷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是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今年粮食丰收来之不易。我们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灾害影响,全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来之不易的丰收答卷,是政策好、科技强、人努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强化抗灾减灾,赢得粮食安全主动权。遭遇“烂场雨”及洪涝灾害时,广大党员干部与农民一起奋战田间,组织农机作业应急服务队驰援,抢排、抢收、抢烘、抢晾;及时下达各项防汛救灾资金,健全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政策体系,一项项超常规举措落实落细,汇成抗灾减灾合力,粮食丰收的篱笆越扎越牢。面积是产量的“铁盘”,从主产区、主销区到产销平衡区,压实责任,落实种地面积。今年夏粮种植面积3.99亿亩,与上年持平略增。全国秋粮面积连续第四年增加,达到13.1亿亩,比上年增加700多万亩,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单产是产量的“定盘星”,把大面积单产提升作为粮食生产头号工程,以100个大豆大县、200个玉米大县整建制示范带动,主推密植技术模式,集成配套各类资源措施,精准管控各生产环节,提高关键措施到位率,取得明显成效。

来之不易的丰收答卷,是不断夯实的粮食产能基础,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硬支撑。耕地坚持保数量、提质量,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黑土地保护,加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持续改善耕地质量,夯实粮食产能基础。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了1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农以种为先,攥牢中国种,多打粮,打好粮。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超过45%,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坚持科技支撑,让粮食安全更有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2012年的57%提高到2022年的7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提高到2022年的62.4%,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注入新动能。

来之不易的丰收答卷,是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截至9月底,全国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超过222万、400万个。超过107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成为农民贴心“田保姆”,服务带动小农户9100多万户,覆盖超19.7亿亩次。建设高质量供给体系,推动粮食生产从高产向“优质、高效”升级。我国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产量占比达到12%,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7.6%,我国的粮食生产从“够不够”向“好不好”转变的步伐不断加快。完善产业链条,坚持延链、补链、壮链、强链,田间连车间,粮食产业加速升级,传统成品粮加工行业产值占比下降,粮食深加工和食品加工行业产值增幅不断提升,粮食产能变成加工优势,粮食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是一个辉煌的成就,更是一个新的起点。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坚持粮食生产年年抓紧,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让大国粮仓根基越来越稳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向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始终绷紧安全弦,持续书写丰收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