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3-12-19 16:34:39

彩礼“降温”,为爱“减负”

原标题:彩礼“降温”,为爱“减负”

近日,最高法发布一批人民法院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其中“结婚不到3个月‘闪离’,106万元彩礼被判返还80万元”一案引发关注。

同时,最高法发布《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指出,禁止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

“高价彩礼”虽为老生常谈,却不时搅动舆论场。彩金畸高,有人刷信用卡、借网贷结婚,家庭“因婚返贫”、背负沉重债务;有人拿不出彩礼,只能选择放弃感情,甚至“恐婚”“不婚”;有的女方悔婚,不退彩礼,被男方暴力“追债”……因彩礼引发的纠纷,既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婚姻稳定埋下隐患,影响家庭和社会和谐。

彩礼古已有之,最初作为聘礼的一种形式,表达男方的诚意和礼数,蕴含着两个家庭对“宜其室家”的美好愿望。可以说,彩礼核心是“礼”而非“物”,目的是缔结婚姻而非获得高额财富。以法律形式对彩礼界定、返还条件、涉及主体等作出规范,正是对歪风陋习的纠偏。最高法公布典型案例,在尊重传统习俗基础上,再次强调彩礼回归“礼”,倡导健康文明的婚嫁新风。

“高价彩礼”不能让传统背锅,但根除陋习必须移风易俗。近年来,一些农村地区的彩礼居高不下,甚至出现农村比城里高、家庭越困难越高等怪象,背后是“谁的彩礼高,谁就嫁得好”“没彩礼就没面子”“女儿养老指不上,姑且以彩礼抵偿”等错误观念作祟。一些地方形成明码标价的地域“行情”,攀比之风愈演愈烈。2021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三年提出治理高额彩礼问题。各地结合实际,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对彩礼“限高”,或借助群众组织推动婚丧礼俗倡导性标准的执行,引导人们自觉抵制高价彩礼。铜陵市义安区发布倡议书,组织党员干部等公职人员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阜阳市太和县融合村民议事大厅打造免费婚宴场所,为推进婚俗改革提供鲜活样板。

“高价彩礼”背后的经济、社会因素不容忽视。农村适婚青年“男多女少”现象逐渐凸显,地区发展差异可能导致相对贫困地区的婚恋市场竞争加剧。一些职业媒人活跃在网络平台上推波助澜,哄抬彩礼、从中抽成赚钱。破解高价彩礼难题,必须加快推动乡村振兴,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结合生育政策优化调整,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同时,整治婚介市场,补齐相关公共服务短板,缓解适婚青年择偶难题。

彩礼不是婚姻幸福的筹码。虽然人们调侃,结婚是“搭伙过日子”,但内心一定不希望自己找到的是“商业伙伴”、缔结的是“金钱关系”。事实上,摒弃婚嫁陋俗正成为人们的共识与行动。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给彩礼“降温”,为爱“减负”,才能收获真挚幸福的婚姻。(韩小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彩礼“降温”,为爱“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