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5日新闻综合
原标题:走进生产现场才有“干货”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玺
“专门去现场进行了一次调研,这就对了,做科研必须要有现场调研。”“这次,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前不久,在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煤层气科研项目年度审查会上,专家的点评让钻井工程师贾佳长舒一口气,体会到对一线的调研没有白费。
而今年年初的阶段审查会,则是另一番模样。专家对贾佳负责的煤层气钻井提速提效科研项目非常不满意,评价是“只顾闷头研究,没有从现场实际出发,不了解现场的优秀做法”。
“搞科研,一定要贴近生产一线,必须要学会现场调研,要多往现场跑。现在钻井队每个月都在破纪录,不去调研了解,这么做科研怎么指导现场作业啊?”一位专家严厉的批评,坚定了贾佳多去现场调研的想法。
为了解锁调研这项新技能,贾佳提前做了不少功课。钻井监督和技术员最为清楚现场的实际情况,所以提前向他们约好时间进行交流。为了保证全面性,不能只去一个工区。贾佳选择去山西临兴和陕西神府这两个工区,开展为期一周的充分调研。
在和井队的技术人员座谈时,贾佳边想边问、边听边记,几乎每个人的发言,都“价值连城”,这让贾佳惊喜不已。
“对于目前的水平井钻井,井壁稳定仍是核心问题,只有保障好井筒稳定,钻速才能提上去,所以,钻井液体系和性能非常关键。”
“我们全队从上到下几乎采取军事化管理,各岗位严格执行岗位职责,连最简单的接单根都要严格控制时间。所以,管理和人员对钻井提速也非常重要。”
……
不管是座谈会上的畅谈,还是私下的交流,一线的人员总能给贾佳提供许多“干货”。调研结束,贾佳对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对记录的内容进行认真分析,整理出了几十页的成果。
“基层不仅有高手,更有鲜活的经验和教训。而这些只有低下头、迈开脚,去调研和搜寻,才能将其‘收入囊中’。”贾佳说,“我会用好调研这个‘传家宝’,沿着专家指出的这条‘明路’一直走下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