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招聘” 最终伤害了谁
原标题:“奇怪招聘” 最终伤害了谁年末招聘旺季来临,种种“别具一格”的招聘广告吸引了众多目光。
近日,江苏南京的一家公司招聘外贸助理,明确要求应聘者“性格偏内向”“老家来自农村”,此事引发热议。“奇怪招聘”不止这一个,此前有一些企业在招聘中,经验、能力一概不论,只要求第一学历必须是知名院校,还有的企业看血型、挑地域,甚至在面试时查看求职者手相,“手纹有福气”者录用概率更大……
如果说企业对“第一学历”的执念是一种传统的“招聘偏见”,那么只招农村娃、只要A型血等做法看上去则有些无厘头。江苏南京这家企业负责人明确表示,即使应聘者很优秀,只要不是来自农村,他们也不会考虑,“这是我的价值观,是我的个人选择”。相比于“不如别人优秀”被刷下来,因为这些莫名其妙的理由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当事人注定是意难平。
无论是“唯出身论”还是“唯学历论”,都反映了一种盲目、狭隘的人才观。须知,企业发展的根本在于吸引人、留住人、用好人,让各类人才各展其能。因此,按常理来说,企业招聘,是按需设岗、因能定酬。这是一个双向选择、双向奔赴的过程。那种无视客观标准,从“固有偏见”出发,给人才贴上各类标签的做法,只会把更多优秀的人才挡在门外。而这类企业往往能够在奇葩招聘中“出名”,不是美誉,而是“毁誉”,损害的是企业形象,阻碍的是企业长远发展。换句话说,给人才不合理设限,也就是给企业自身的发展设限。
尊重求职者,是招聘的底线。谁都知道,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留住人才,而留人的关键在于留心。打动人心的,除了丰厚的薪水、光明的前途,最重要的是让人才感觉到来自企业的真诚尊重。有句话叫,人才不问出处、选才不拘一格。一个有格局、有境界、有发展的企业,应该在关注求职者学历、证书的同时,更多考虑求职者的能力、态度及岗位匹配情况。企业将更多精力放在识才、引才上,尊重每位应聘者的受教育背景和生活经历,而不是将时间花在设限、添堵上,才能更好地选拔理想的求职者,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一些奇葩招聘被曝光后,相关信息已经被删除。其实,真正应该删除的是一些企业的固化思维。(闫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