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的收入结构需要优化
原标题:“青椒”的收入结构需要优化据澎湃新闻报道,湖南财政经济学院2023年4月召开了第三届二次教代会,有代表提出“青年教师每月发放四五千元工资,难以养家糊口”“建议青年教师的绩效工资能每月足额发放”。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网站2023年12月初公布人事处的答复称,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
在普通人眼里,大学老师“旱涝保收”,每年还有3个月假期,日子过得可谓优哉游哉。但在不少青年大学老师眼里,这份职业远不像旁人看起来那样光鲜,为此还取了一个充满自嘲的别称——“青椒”,以此来调侃年轻而焦虑。
提起“青椒”的痛点,收入绝对排在首位。报道列举的某位青年教师(专技十级)2023年10月份工资显示,该教师到手工资约5180元。由此不难看出,“青年教师每月发放四五千元工资”所言非虚。尽管该校为教师缴纳的“五险一金”数额不低,但这属于“远水”,难解“近渴”。四五千元工资“难以养家糊口”,或许有些夸大成分,但放在一个省会城市,这样的工资水平难言很高。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青年教师吐槽这些,并不是要求涨工资,而只是“建议青年教师的绩效工资能每月足额发放”。无独有偶,云南艺术学院也曾收到类似建议:“部分教职工建议20%绩效半年发放一次。”学校对此做出的解释是,今年20%的年终绩效一次性发放还可对教职工形成税收优惠。
年终绩效一次性发放可以形成税收优惠,这样的道理,青年大学老师未必不知道。他们之所以宁愿不要优惠,也想要按月足额发放绩效工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按月发放是“恒量”,而年终一次性发放是“变量”。按照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的解释,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以教职工对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等各项工作所作出的贡献为依据,原则上根据考核结果年终一次性发放。
实际上,这也正是“青椒”的另一个痛点:内耗。按月发放绩效工资,意味着青年教师只需完成岗位职责即可,年终考核则意味着青年教师必须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承担更多琐碎事务。青年教师能做的无外乎两件事:发论文或者搞项目,无论哪一个,都足以令“青椒”们感到头痛。但是,为了足额拿到应得的绩效工资,“青椒”们又必须开足马力干起来。这种不尽合理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恐怕是“青椒”们甘愿舍弃税收优惠的原因所在。
就工资收入而言,“恒量”更能给人以安全感,而“变量”难免令人平添焦虑。但在不少大学,“恒量”越来越少,“变量”越来越多。从大学的角度来看,将更多的“恒量”调整为“变量”,可以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学校作出更多贡献。但是从“青椒”的角度看,这样的调整不仅会制造更多工作压力,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生活压力——每月拿到手的钱变少了。这样的“青椒”,真的能安心学术、快速成长吗?
近年来,高校老师的职业门槛越来越高。即使有幸入职高校,“青椒”的前方还有许多门槛等着迈过。在引导“青椒”们“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时候,大学何妨提高他们的待遇“风物长宜放眼量”?(赵志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