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医专线怎样才能叫好又叫座
原标题:通医专线怎样才能叫好又叫座新年伊始,北京公交集团试点开行6条通医专线,覆盖广安门、东直门等7所医院,着力解决沿线社区居民,特别是老人就医出行难题。但在不少市民感到省时又省力的同时,运行中的部分难点痛点也逐渐凸显。
比如,通医专线目前只有6条线路,覆盖范围相对有限,更多市民还在翘首以盼;有的线路发车间隔长,车次选择余地小,去程容易回程却难赶趟;有的线路知晓率低,空载率较高,导致冷热不均……作为一项新兴便民举措,通医专线还在试运行阶段,当然有需要磨合之处,对其长远发展来说并非坏事。线路开通,首先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而从有到精,做好优化配套、推广普及,还需针对性发力。
从需求导向出发,提升服务温度,解决居民所期所盼,是城市精细化服务题中应有之义。对于通医专线的运营来说,优化升级还有很大空间。比如,可考虑推出更多车型,解决车型较小造成的轮椅难上车问题;完善候车点位标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通医专线的社会知晓率;基于民意诉求,广泛调研积极研判,对线路合理扩容扩建……这需要多部门协同探索,也要与相关医院加强配合,同时在路权保障上,也应向通医专线倾斜。
开行通医专线,为解决居民就医“最后一公里”难题做了有益示范。事实上,近年来通学公交、巡游定制公交等的推出,都是结合交通大数据及群众反馈焦点,主动整合资源、改善交通。架起市民出行的“立交桥”,特别是让老人等出行不便人群能够出门就走、走得安全,需要下足“绣花”功夫。多些用户思维,从实际出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力求精细精准,通医专线就能叫好又叫座。(孙延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