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伟德 发表于 2011-7-17 11:17:34

[中立]“家文化”成“企业文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中立】“家文化”成“企业文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堂吉伟德(职员)
   
  家是社会主体,企业是市场主体,两者之间有共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作为社会细胞,共生于同样的环境之下,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传递和习惯性延续;不同之处在于,家追求舒适自由散漫,企业讲求效率严谨规范,单纯的“家文化”和“企业文化”既能兼容,又有排斥。

  于中国传统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精髓和核心,因为“做事先做人”成了一种基本规范,“德才兼备”也是“以德为主”。家文化的前提,依然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个体素质,比如尊重老人,孝敬父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可以作为个体的基本素质要求,其共同的结合,就会形成一个家的家风家德,就是所谓的“家文化”。既然个体之间存在道德水平的差异,那么于家文化之上,同样存在这样的差异。比如,有的家庭比较民主,有的家庭比较专制,有的家庭传统元素多一点,有的家庭西方成分多一点。对于企业来同样如此,外资企业更现代和西化一点,而内资企业更传统一点,如果用“家文化”去衡量“企业文化”,就会导致“水土不合”。

  文化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异之处,如何正确看待和使用,关键在于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到两者之间的共同之处。比如中国人讲谦虚,凡事喜欢显山露水,这可能是一个好的家文化,但对企业来说,却是一种逆反与背离,与企业提倡的“广宣传,求轰动”的企业文化显然格格不入,对于个人来说也无法真正展示自我能力,获得上级及客户的肯定,无法在短时间内创造一流业绩。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为什么一些人在中资企业开得如火如荼,到了外资企业却举步维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受“家文化”的影响太深,在文化相似的中方企业有了用武之地,但对于文差异较大的外方企业,原来的长处就成了短板。这一点,对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形成了羁绊,这些年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不少,但都是亏损严重,根本原因在于文化差异下的“水土不合”。

   “家文化”强调以人为本,这是企业文化也必须的,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家文化”都值得企业提倡、学习和借鉴。在文化上,我们历来讲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本原理,作为不同的两个文化载体,企业文化和家文化要实现完美契合,获得双赢,就得在践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上下功夫。

连续风格 发表于 2011-7-17 14:41:39

分析有道理!!

初卫平 发表于 2011-7-17 19:16:16

写的好,祝贺老师

安如泰山 发表于 2011-7-17 20:57:03

唐老师好

老兵808 发表于 2011-7-18 17:49:00

学习了

baihuahe 发表于 2011-7-18 23:50:47

话不说不清,理不辩不明,是这个理!学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立]“家文化”成“企业文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