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4-3-26 22:30:54

“象”与“像” “碳”与“炭” “粘”与“黏” “形”与“型”

一起编校

如果所使用的科技名词不规范、不准确,不仅会对读者掌握知识和信息产生误导,还可能会给科学研究和科技交流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和损失。

使用科技术语不符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的,每处计1个差错;同一差错多次出现,每面只计1个差错,同一错误全书最多计3个差错。在此我们总结了科技名词中难点词的甄别,供大家参考使用。

象与像

“象”指自然界、人或物的形态、样子。
如意象、表象、物象、气象、天象、浑象、蚀象、体象、危象、磁象、心象、磁象仪、晶格象、分裂象、同质多象、唯象系数、波粒二象性等。

“像”指用模仿、比照等方法制成的人或物的形象,也包括光线经反射、折射而形成的与原物相同或相似的图景。
如图像、镜像、实像、虚像、正像、反像、逆像、倒像、映像、影像、潜像、成像、音像、声像、摄像、录像、放像、显像、视像、像章、像片、像差、像元、像素、像点、像移、像幅、像距、像质、像场等。

碳与炭

“碳”的使用基本有三种情况:一是与元素C对应的汉文名称;二是涉及碳元素、碳原子的名词及其衍生词、派生词;三是涉及碳的化合物的名词及其衍生词、派生词。
如碳元素、碳原子、碳八芳烃、碳环、碳键、碳链、碳族、碳纳米、碳同位素、渗碳、无定形碳、碳酸、碳化物、碳酸钠、碳酸水、芳香碳。

“炭”基本上是在以碳为主并含有其他物质的混合物中使用,常用于各种工业制品。
如炭尘、炭粉、炭火、炭块、炭粒、炭渣、草炭、焦炭、结炭、煤炭、木炭、泥炭。

粘与黏

需要注意的是“黏”是规范汉字,不是“粘”的异体字。科技名词中,黏,读nián,多用来表述物质性状,如黏膜、黏液、黏度、黏性、黏胶、黏土、黏弹性、黏塑性等。

粘读zhān,多用来表述行为或功能,如粘贴式应变计、胞肉粘轮、粘连性中耳炎、层粘连蛋白,等。

“症”“征”与“证”

症:中医学有两个读音。
读zhēng时,特指人体腹内形成结块的某种狭义疾病。有形,坚硬不移,痛有定处。如:暴症、食症、症瘕。
读zhèng时,有两种情况:①广义疾病泛称。如病症、急症。②“症状”的简称。如发热、头痛、鼻塞。西医学只读zhèng,指疾病的表现。用于非综合类疾病的命名,如合并症、并发症、肥胖症、症候群等。

征:一般只用于西医。①诊治所依据的表现与情况。如体征、指征。②病因复杂或不明,或表现为多症状和体征,具有某种共同临床特征疾病。如XX综合征。

证:主要是指中医诊治的依据。如主证、兼证、次证、证候等。在中医来看,只知道病人患什么病还不够,还必须在病的基础上,进一步辨明属于什么证。因为不同的证,它的治法方药是不同的。如感冒,中医还要辨明属于风寒感冒证、风热感冒证等等。证在多数情况下用于中医,但需注意的是,“适应证”和“禁忌证”是中医学和西医学都适用的名词,不要误写成“适应症”和“禁忌症”。

“耦合”与“偶合”

耦合与物理现象有关。多见于物理学、信息技术、机械工程等领域。如模耦合、耦合腔、耦合波、连耦合、轴耦合、耦合装置、声耦合、磁耦合、流-固耦合、耦合常数、耦合振动、耦合阻抗、耦合剂等。耦合在少数情况下也称为耦联,如兴奋收缩耦联,兴奋分泌耦联等、基因耦联。
偶合与化学反应有关,常见于化学、化工、药学、生化等学科中。如偶合反应、偶合蛋白、负偶合、自旋偶合、偶合反应化学发光。
偶合又称偶联,如偶联反应、偶联蛋白、重氮偶联、偶联氧化、解偶联、代谢偶联、偶联剂等。

“形”与“型”
“流线型”与“流线形”

《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上有“流线型”而无“流线形”。
“流线型”指“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一种形状”。按照这种类型设计出的外形,在流体中,例如在空气、水中阻力最小。飞机、汽车、潜艇等的外形常设计成流线型。例如:
(1)这辆汽车的流线型外形使得它在空气中的阻力较小,时速很高。
(2)现在的火车速度很高,所以车头多设计成流线型。
(3)这架无人机是流线型的,飞得很快。

“形”跟“型”有所不同。“形”常用来指形状。例如:
(4)这片草地是圆形的,处于街心,车辆从它的四周绕行。
(5)树上画着一个三角形的符号。
(6)你的饭盒是长方形的,跟别人的很像,别拿错了。

“型”则指“类型”。例如:
(7)这是一种新型的收割机,效率很高,收割得也比较干净。
(8)这些大型设备是我国自己研制出来的,已经投入生产了。
(9)我们美容店不会做这种发型。

“流线型”的物体外形,具有“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特点。就“形”字而言,可以说某物体的外形是“圆形的”“方形的”“三角形的”“长方形的”等,而不宜说外形是“流线形”的,因为“流线”是一种类型,不是一种简单的形状。在1937年出版的《国语辞典》中,也只有“流线型”而无“流线形”。

同样,“创造型人才”不宜写成“创造性人才”。“创造型人才”是指具有创造性的这一类人才。

“成型”与“成形”用法的区别
某报中说:“目前已经实现圈梁顺利合龙,之后还将完成铺设面板、吊装等一系列工程,再过四个月就会基本成型,预计在2016年9月初投入使用。”其中的“成型”使用欠妥。

“成型”是加工工件时的专门用语,指工件经过加工成为所需要的形状。例如:
(1)合页就是在这里经过冲压等工序而成型的。
(2)这些零件是经过冷滚成型而制作出来的。
(3)这个车间的师傅已经掌握了爆炸成型的技术。
(4)当时,镰刀完全是依靠铁匠师傅的锻打而成型的。

“成形”可用来表示“形成某种架构或者接近完成的状态”。例如:
(5)这个研究计划经过大家充分讨论,现在已经基本成形。
(6)老王的书稿已经成形,他打算下个月完成后交给出版社。
(7)关于治理这片盐碱地的构想,经过该村乡亲和干部的反复讨论,已经大体成形,他们有信心将这片地变成良田。
(8)李导演说,将这个历史剧改编成电影的构思,已经成形,明天会上拿出来征求大家的意见。
(9)经过一个月的组装,这台国内先进的大型设备已经基本成形了,全厂上下都很振奋。
(10)该学会的章程经过充分酝酿后,已经基本成形,大概下周就会公布。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成型”是工件加工方面使用的一个专门的词语,用来指人工做的具体的实物经过加工成为所需要的形状。这个词的使用范围较窄。而“成形”常用来指事物形成了某种构架或者接近完成的状态,也就是形成了大体清晰的某种轮廓或状态。“成形”的使用范围较宽,可用于计划、构想、文章、设备等。“再过四个月就会基本成型”是指大型设备经过组装后具有了基本的状态,因此其中的“成型”应改为“成形”。

“降雨量”与“降水量”

这两个词在地质科技论文中经常出现,多在研究区地理概况介绍、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分析的相关内容中。在“ 术语在线” 精确检索“ 降水量”,得到 6 条, 来自水利科学技术、大气科学、建筑学、资源科学技术等 4 个学科,英文名均含 precipitation;定义为“ 在一定时段内,从大气降落到地球表面的液态和固态水所折算的水层深度”。精确检索“ 降雨量”,得到 1 条,来自土壤学科,英文为 railfall;定义为“ 一定时空范围内,专门容器测得的降雨量”。细究其区别,前者强调了“液态和固态”,包括雨雪冰雹等;而后者并未强调。与之相关的词汇,如“ 雨量计”“ 降雨强度”“雨量分布”“降雨雨型”等,依然用“雨”字。但是在实际运用当中,出现错误的也不在少数。

“震动”与“振动”
“震动”指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动。例如:
(1)远处传来一声炮声,窗户上的玻璃微微震动起来
(2)这个仪器不能受震动,要妥善保管
有时,“震动”也用来指某件事情使得人们心理不平静,或者引起人们强烈反响。例如:
(3)周六发生的事情,引起他心里很大震动
(4)当时,这个事件震动了全国
(5)这场比赛的胜利震动了足坛
“振动”则指有规律的动。例如
(6)大钟里的摆在不停地振动
(7)小鸟振动着翅膀,准备降落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震动”不一定有规律,而“振动”则是一种有规律的动。“震动”可以用来形容社会现象,而“振动”一般不用来形容社会现象。“震动”常伴随着某种声响,“振动”不一定伴随声响。“震动”常用于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或人的心理活动,而“振动”则多用于科学领域的物理现象或者物体的某种有规律的动。

“勘查”与“勘察”
在全国科技名词委的“ 术语在线” 中,检索“ 勘查” 得到 15 条术语,包括矿产勘查、坝址勘查、资源勘查、水文地质勘查等,分别来自测绘学、地质学、冶金学、资源科学技术等 5 个学科。检索“ 勘察” 得到 14 条术语,包括水利勘察、工程勘察、城市勘察、资源勘察、工程地质勘察等, 来自地质学、土木工程、建筑学等 7 个学科。
综合上述例词和定义可以看出,在地质学科, “勘查”和“勘察” 均为规范性名词。根据释义,可以认为“勘查” 多与自然资源调查相关,一般指向资源行业(多用于地质普查和找矿),其后续工作主要是资源开发利用;“勘察”多与工程建设相关,其后续工作主要是工程建设。但二词的解释又有混淆之处,如《地球科学大辞典( 应用学科卷)》对“ 勘察” 的解释恰是《现代汉语词典》( 第 6 版) 和百度百科中对“勘查”的部分解释。例词也存在混用现象,如“ 术语在线”与文献中用词不一致的包括水文地质勘查(勘察)、资源勘查(勘察)。所以,对于“ 勘查”“ 勘察”二词,目前只能根据词义的微弱区别,遵从具体语境与行业使用习惯加以辩证使用。

来源:学刊广角

dongzi 发表于 2024-3-26 22:32:48

学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象”与“像” “碳”与“炭” “粘”与“黏” “形”与“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