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发表于 2011-7-30 09:44:41

(艺术品)毁誉参半“洛阳铲”


http://www.ha.xinhuanet.com/add/touti/2011-07/10/xin_013070810071569471638.jpg “洛阳铲”,一种充满神秘和传奇故事的中国考古工具(7月9日摄)。     左图:一位考古人员在展示一把考古专用的“洛阳铲”。
    右图:正在田野里凿洞钻探的“洛阳铲”。
    新华网河南频道7月10日电“洛阳铲”,又名探铲,一种考古学工具。常见的“洛阳铲”呈半圆筒形,长20至40厘米,直径5至20厘米,装上富有韧性的木杆后,可打入地下20多米,通过对铲头带出的土壤结构、颜色和包含物的辨别,可以判断出土质以及地下有无古墓等情况。
    据传,“洛阳铲”的发明者是当地的一些盗墓人。自上个世纪初以来的100多年间,神奇的“洛阳铲”,使得中国古墓葬最集中的洛阳邙山地区十墓九空,古物大量外流。“洛阳铲”由此恶名远播。
    然而,“洛阳铲”既是盗墓工具,又是考古工具。目前,“洛阳铲”被正式作为田野考古工作者的特备工具,在教科书上划出图形,介绍其使用方法,向全国推广使用,并因此而形成了中国独有的考古钻探技术,也成了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可以说,在世界范围,“洛阳铲”也是最好的考古工具之一。现在,洛阳铲更是被广泛应用于国家基本建设、科研和工业上。
    洛阳是“洛阳铲”在中国的唯一产地。然而,长期以来,“洛阳铲”的生产经营一直处在民间手工作坊的原始状态,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一些考古专家呼吁对有着重要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洛阳铲”制作工艺进行科学整理和规模开发,甚至建议将“洛阳铲制作技艺”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http://www.ha.xinhuanet.com/add/touti/2011-07/10/xin_0230708100715319210339.jpg     在洛阳市的一个考古现场,考古工作者们手持“洛阳铲”进行钻探(2006年8月17日摄)。

http://www.ha.xinhuanet.com/add/touti/2011-07/10/xin_03307081007156782971110.jpg 7月9日,在洛阳一个手工作坊的库房内,办放着各种规格、准备销售的“洛阳铲”。

http://www.ha.xinhuanet.com/add/touti/2011-07/10/xin_05307081007151162969311.jpg     上图:洛阳市郊外的一座汉代大型古墓(7月9日摄)。
    下图:古墓顶端被盗墓者用“洛阳铲”打钻的洞孔(7月9日摄)。


http://www.ha.xinhuanet.com/add/touti/2011-07/10/xin_06307081007157102726612.jpg     7月9日,在洛阳的一个手工作坊内,一位工人在对一把“洛阳铲”的半成品进行切割加工。
    “洛阳铲”,又名探铲,一种考古学工具。常见的“洛阳铲”呈半圆筒形,长20至40厘米,直径5至20厘米,装上富有韧性的木杆后,可打入地下20多米,通过对铲头带出的土壤结构、颜色和包含物的辨别,可以判断出土质以及地下有无古墓等情况。
    据传,“洛阳铲”的发明者是当地的一些盗墓人。自上个世纪初以来的100多年间,神奇的“洛阳铲”,使得中国古墓葬最集中的洛阳邙山地区十墓九空,古物大量外流。“洛阳铲”由此恶名远播。
    然而,“洛阳铲”既是盗墓工具,又是考古工具。目前,“洛阳铲”被正式作为田野考古工作者的特备工具,在教科书上划出图形,介绍其使用方法,向全国推广使用,并因此而形成了中国独有的考古钻探技术,也成了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可以说,在世界范围,“洛阳铲”也是最好的考古工具之一。现在,洛阳铲更是被广泛应用于国家基本建设、科研和工业上。
    洛阳是“洛阳铲”在中国的唯一产地。然而,长期以来,“洛阳铲”的生产经营一直处在民间手工作坊的原始状态,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一些考古专家呼吁对有着重要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洛阳铲”制作工艺进行科学整理和规模开发,甚至建议将“洛阳铲制作技艺”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艺术品)毁誉参半“洛阳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