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以人为本需做到三个尊重
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生理、安全、社交方面的需求属于保健因素,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属于激励因素。任何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班组职工的人格一旦受到尊重,往往会产生比金钱激励大得多的激励效果。实现以人为本需做到三个尊重
(西安铁路局西安东车辆段:胡小文)
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指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规律,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实现以人为本就必须充分尊重劳动者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那么,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呢?笔者认为因该做到三个尊重。
一是尊重班组职工人格,培养班组职工对企业的亲和力。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生理、安全、社交方面的需求属于保健因素,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属于激励因素。任何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班组职工的人格一旦受到尊重,往往会产生比金钱激励大得多的激励效果。日本松下公司的总裁松下幸之助先生的管理理念值得借鉴:他自认为能力不足,经常向部属求助,请求他们提供智慧。他经常对员工说:“我做不到,但我知道你们能做到。”因而他要求管理者必须经常做“端菜”的工作,当然并不是要管理者真地亲自去为员工端菜,而是要尊重员工,对员工心存感激之情,这样使员工觉得公司重视他、尊重他,满足他人格受尊重的需要,激发员工内心深处对企业的亲和力,因而更加努力地工作来回报公司。
二是尊重班组职工的意见,增强班组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员工的参与程度越深,其积极性越高。尊重班组职工的意见,就是要班组职工自己做出承诺并努力实现他自己的承诺。在我们的企业管理中,让班组职工自己做出承诺并兑现承诺的机会太少,这种管理现状的直接后果是:班组职工对组织提出的目标没有亲和力、向心力,往往管理者满怀雄心壮志,而职工却置若罔闻。韩国精密机械株式会社实行一种独特的“一日厂长制”管理,即让员工轮流当厂长管理厂务,一日厂长和真正的厂长一样,拥有处理厂务的权利,若一日厂长对工厂管理、生产、工人工作等方面有意见时,记录在工作日记上,让相关部门员工收阅,部门主管必须依照批评意见纠正自己的工作。这一制度实行后,大部分员工都干过“厂长”,工厂的向心力因此大为加强,管理成效相当显著,实施当年即为工厂节约成本300多万美元。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尊重班组职工的意见,就是让班组职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做企业的主人,从而提高班组职工的参与程度,达到利用团队精神提高组织营运效率的目的。
三是尊重班组职工个人的职业发展需要,提高班组职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力。事实上,任何班组职工的工作行为不只是为了追求金钱,同时还在追求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特别是一些高素质职工更加注重这种需要的实现。作为企业的班组职工,绝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在自己的人生规划中有意识地确立目标并努力追求目标的实现。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则应该了解班组职工的规划,并通过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为班组职工提供发展援助,引导班组职工准确地自我定位,帮助班组职工克服目标实现中的困难和挫折,使班组职工个人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相协同。企业管理者只有掌握了班组职工的人生规划,了解他们在实现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发展各阶段的矛盾,才能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为班组职工创造畅通的发展条件。否则,班组职工个人的发展一旦受阻,企业又不能及时了解、提供帮助,就可能导致企业人才的流失。
要实现以人为本要求只有通过尊重、理解、爱护和关心职工的角度去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相信职工、依靠职工、发挥班组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班组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实现企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实现以人为本需做到 尊重班组职工人格,尊重班组职工的意见,尊重班组职工个人的职业发展需要! 引用第1楼连续风格于2011-08-03 00:04发表的:
实现以人为本需做到 尊重班组职工人格,尊重班组职工的意见,尊重班组职工个人的职业发展需要! p_w_picpath/back.gif
多谢老师支持!,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老师,主持词投稿要写全作者单位名.
回 3楼(孙建文) 的帖子
以完善,谢谢孙老师提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