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d2092323 发表于 2024-5-22 11:18:20

家 教

家 教虽然母亲已去世了,但她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仿佛还一直在眼前和耳边。她以言传身教的方法,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家风。如今,我一直牢记着她老人家的教诲,时时遵循。
母亲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质朴淳厚,善良仁爱。她讲的都是劳动人民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故事,内容范围广泛,有的情节虽然简单,但道理却不一般,寓意很深。
母亲识字不多,不会背什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也讲不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古训,但常会把“吃不穷、穿不穷,不知节俭才受穷”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她常教育我们:“你知道这粮食来得多不容易吗?拔麦子时,天不亮就要起来,一天下来累得直不起腰,打场能把人晒掉一层皮呢……”剩菜剩饭,她从不轻易倒掉,更容不得我们糟蹋粮食。不小心掉到桌上的饭菜渣,都会让我们捡起来吃掉,碗里也不能有一粒剩饭。就连掉在地上的食物,母亲都会捡起来、抹掉土,然后放进嘴里吃掉。
多年的艰苦生活让母亲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袜子、衣服破了都要亲自缝补。母亲总说,现在有衣穿、有饭吃,但是勤俭节约的老传统还真不能丢。如今生活好了,母亲依然那么勤俭。她不但自己毕生节俭,而且教育我们从小要勤俭。
小时候,家里难得有好吃的。偶尔父亲出门买回来一些点心,妈妈总是要我们首先掰一块点心给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咧着豁了牙的嘴巴接了,却悄悄藏起来,瞒着妈妈把它们作为奖品又给了我们。于是,我们从小就懂得好东西要一起分享,更要孝敬长辈。
我的母亲是典型的传统女性,母亲的善是发自内心的,不求回报的,她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是快乐的。她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是:存好心,做好事。这就是她认为的最朴素的善。给予并非是物质上先盈而后溢的抛散,而是人之所欲即我需所予的主动寻求。它可以小到一壶热水、一碗热粥、一双鞋垫,也许是一句叮咛,一声问候或是一个祝福。
记得有一次,我见邻居家门口放着小孩玩具,就趁着没人注意拿回家。母亲发现立即让我将玩具物归原主,我觉得很委屈,也很丢脸。当时母亲把我叫到身边,说别人的东西再好也不能随便拿,自已想要我给你买。那时,我体会到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心里的委屈消散了。
母亲的手擀面擀得很有特色,面块和得硬,擀得匀,切得细。煮出来的面光滑绵长,吃着劲道爽口,不用就菜我也可以吃一碗。如果母亲再燎点油,烹个蒜瓣,放点盐,倒一些酱油醋调和一下,我们姐弟俩每人吃冒尖一大碗都不够。
那时我们总好饿,中午放学回家,就开始围着母亲转。看她熟练地和面,面光盆光手光后醒面,再把一大块面擀满了整个案板。圆圆的面饼层层叠叠折好,一刀一刀切下去,发出“蹭蹭”的声响,几下就切出一根根匀称细长的面条。母亲知道我们喜欢吃面条,每个碗里都是挑得满满的。我们围着小方桌狼吞虎咽,发出“吸溜”“吸溜”的声音。嘴里香香的,肚里暖暖的,头上常常吃出来汗渍。一碗面下肚,稳住了心慌,却发现母亲喝着面汤啃着窝头,看着吃得正欢的我们幸福地笑。问她为啥没吃面条,她说胃口不好,面条难消化,不待见吃。
憨憨的我们自然不会多想,慢慢习惯了我们吃面条,母亲喝汤。后来我们相继结婚生子,分门另过。一次回家发现母亲正端着一碗手擀面条,才明白这么多年是母亲紧着我们吃面条编出不喜欢吃面条的谎言。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母亲不懂用什么大道理教育我们,但却用一只看不见的手牵着我们,指引我们爱生活,守规矩;她的勤劳、智慧、善良、朴实,也无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母亲虽然离开了人世,但她身上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善良、勤劳、朴实的人。现在,我也用同样的方式教育孩子,教他们懂得尊重别人,教他们勤俭节约,教他们不能随便拿人家的东西。我想,从母亲那里传承下来的,就是做人的优良品质。
时间的长河也许会冲淡许多记忆,但母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母亲的思念却永不会淡却。

河北兴泰发电公司 何卫东
地址:邢台市电厂路兴泰发电公司
电话:0319---2091225 邮编:054000
身份证:130503196805150376
手机:1863299533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家 教